关于修养的论文(9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修养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修养的论文1
春暖花开,带走冬天的感伤,微风吹来浪漫的气息。精神的花园也不甘示弱地绽放,那一处,教养之花在散发着芬芳。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但她那广阔的胸怀却让我深受感染。
一个宿舍有八个人,能接到一壶热水很不容易。她和我住在一个宿舍,晚上回来一起去接水,她那竹竿似的柔弱的身材接好水,就把水瓶放在地上,在一旁等我。热水房里热气蒸腾,像个大蒸笼,一股股热气直往脸上窜,像要把人蒸熟。她就在安静的站在那里,等着我一起走。
“哎,我好啦。”我接好水,慌忙的和她打招呼,却没注意脚下,突然“砰”的一声,暖水瓶爆裂的声音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我惊住了,脑子里好像有千万只蚂蚁,爬来爬去,却难受得不知说什么好。她好不容易接到的水,就这样一下被我糟蹋了,甚至还没了热水瓶。她会不会大发雷霆?我只能低着头,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嘴里只重复着“对不起。”可是耳边却传来她的紧张声:“你的脚没被烫伤吧?”我抬起头,却迎上了她的目光,充满着急切的关心。看到她的目光,我心里好一阵温暖:“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的热水瓶……”“热水瓶坏了还可以再买,要是脚烫坏了怎么办啊?你没事就好,你先回去吧,我去找只笤帚把这里打扫一下,如果让其他同学踩到割伤脚就麻烦了。”我急忙对她说:“是我打坏的,我来吧。”“好啦好啦,你快回去吧!”她推着我向前走。我只好先回宿舍。走了几步,我回头看看她,见她正小心捡着地上的碎片,眼睛里流露出不舍。我心里酸酸的,我知道她的家庭并不富裕,这个水壶相当于她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可是她并没有责怪我。
路旁的梅花正盛开着,淡淡的清香萦绕着整个校园,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决定明天为她买一个漂亮的水瓶。
不用多说,从此我和她成了最好的朋友。她的淡然笑容,她的温柔话语,她的宽容的态度,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让我不由得对她产生了敬意,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了如何对待身边的人。
高尚的品质就像一朵花,花儿盛开,清风自来,芳香自会四溢。
关于修养的论文2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也广泛的走进千家万户。
电脑这个名词已是家喻户晓,它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和更多的收获,但是同时也给我们青少年儿童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学校也开了电脑课,在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电脑了解电脑并熟悉网络,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的学习和查找更多的学习资料,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学会了以前不懂和不知道的文化知识,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网吧”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场所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它们的出现确实给某些个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但它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大家经常在电视或报刊上看到一些关于网络犯罪的事情,有些事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可是还是有些青少年儿童沉迷在网吧那些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有的孩子为了能玩游戏,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有的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为了能到网吧玩游戏,他们就象家里撒谎要钱,有的甚至把手伸向家里或邻居的家中……
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愿回头,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为在那些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大多是充满暴力,在那里可以随意的打人,抢东西,甚至杀人。这些都是很正常并且也是不违法的。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网址和网吧中污秽的空气都对我们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我有一个邻居家的哥哥,本来学习很好。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老师同学和家长都为他的品学兼优而感到骄傲。可是有一次因为抵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他和同学走进了一家网吧,也就是在那里他接触到了
网络游戏,也就那一次改变了他的一切。
他每天上学变的无精打采,上课注意力明显下降,作业也不象以前那样认真。人也明显消瘦。为了能到网吧玩游戏,他把他每天吃早饭的钱,买学习用品和积攒下来的钱全都花在了网吧的网络游戏上。终于有一天他积攒的钱没有了,他为了能在去网吧玩游戏,他把小手伸向了妈妈的钱包,还偷家里的东西去卖,最终从自己的家偷向了社会,成了一名罪犯。他现在在劳教所后悔不已,都是网络游戏害了他。
求知好学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我们要注意自身的修养,不要为了好奇而断送了我们的前程和理想。我们要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打开电脑,走进网络,探讨和学习,不要让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污秽了我们童真的心灵和理想的天空。让我们远离网吧,争做文明健康的一代少年吧。
关于修养的论文3
窗外,月光盈盈,如薄纱般倾泻而下;灯光昏昏,笔尖似有朦胧之感。恍惚间觉得,人与人的心可以无限贴近。那份关爱与真诚,永远散发着芬芳。
冬日的白天要短些,当我完成作业想出去散心的时候,太阳已近西垂,橘黄色与红色交织,在寒冷的空气中却闪烁着温暖的光。
公园的花已尽数凋零,寻不见什么残花落叶了,只有长青的树木孤独地垂立着,没有繁花的映衬,透着些落寞。天气冷了,寒冷似噬骨的虫儿钻进骨髓,指尖冻得僵硬。我缩了缩脖子,将眼睛一起埋在围巾下。隐隐约约,我听到了轮子与板砖摩擦的声音,偷出眼来看时,只见一位老人推着他的老伴儿慢慢行着,不缓不急,宛如闲庭漫步。
待他们走近时,我的心震颤了。那是一对怎样的老人啊!行走的他,岁月的沧桑爬上了他的脸颊,却不难看出男子特有的刚毅,略显佝偻的背却不影响他行进的脚步,他的脚像是踩在棉花上,没有声响。轮椅上的她,围巾绕在脖子上,挡住了寒风的侵蚀,浑浊的眼睛却不见一丝颓丧,熠熠闪光竟像不是她的一部分,她的脸上,亦是沟壑累累。他们就这样缓慢地行着,彼此无言……
一阵冷风吹过,吹动树叶沙沙作响,萧瑟的声音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是凄凉,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却见他停下了脚步,绕到她的面前,弯下腰来将她的围巾拉了拉,盖住了她的大半张脸。我看不见她的表情,但我读懂了她的眼睛,那隐藏在眼底的笑意是那样的动人。他复推着她,走过我身边时,他对我说:“孩子,回家吧!”似是不经意的提醒,他与我擦肩而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回头看时,他们缓行的身影向着正在下落的太阳,一步步地走向最后的光芒,阳光充满暖意,掩着他们,我不知道那太阳是否就是他们的化身,但我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升起。风撩起我的发丝,最后一缕阳光从树梢移向了天际,但谁都不能否认,明天,它还会出现在那里。
太阳永远都不会真正消逝,就像舞台剧,每一次谢幕都代表着一份圆满,都意味着将有新的开始。太阳是永恒的,而那份简单的关怀与厚重的真诚更是长久的,它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或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或在谁与谁的内心深处,它时刻存在,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那份依偎的关爱,那份简单的真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闪着人性的光芒,散发着教养的芬芳。
关于修养的论文4
摘要: 为进一步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将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加入公益组织, 提供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并组织开展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益活动; 课程教学; 实践与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 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思修”课的重视程度和课程兴趣, 改善“思修”课的授课效果, 加深大学生上“思修”课的“获得感”是摆在每个课程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思修”课的改革, 当务之急是在与时俱进的做好理论教学部分之外, 加强“思修”课的实践教学部分, 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更大的参与空间, 通过切身的参与、体验来吸收、理解“思修”课的理论内容。当前, “思修”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遍做法包括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拍摄“微电影”、宣传时代楷模事迹或邀请时代榜样做事迹报告等, 然而由于受到场地、人员、成本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这些实践教学方式却很难形成一种常态化。为克服这些限制因素, 笔者将参加公益活动作为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鼓励大学生参与、加入各种公益组织, 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1 将公益活动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
公益活动, 从普遍认识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无偿地、志愿地、有组织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从而满足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活动。社会成员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是对中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公益活动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 符合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愿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既是履行社会责任, 继承和发扬社会优良传统的需要, 同时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理想, 加深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道德情感, 增强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责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公益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与“思修”课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将两者相结合, 通过“思修”课的理论教学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好理论教育和价值宣传, 同时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 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 自我反思, 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行为选择, 提高道德意识, 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 以此提升大学生对理论教育的理解力和认可度, 提高“思修”课的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善高校“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2 将公益活动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将公益活动引入“思修”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把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内外的社会公益活动编排进日常教学计划中, 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通过宣传引导学生加入学校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组织, 指导学生发起成立志愿者协会, 在活动开展、干部管理、宣传报道等方面提供指导, 并把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和考评体系,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的衔接与互补。
(1) 利用课堂积极宣传公益活动和公益行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一堂课上, 教师会利用课堂机会, 通过教师课程介绍使学生明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 为系统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做好心理铺垫。同时, 充分发挥朋辈育人的作用, 通过志愿者骨干分子的宣讲, 使新生感知公益活动的丰富内容, 了解公益活动的社会作用及对自身成长的影响, 激发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
(2) 鼓励学生搭建志愿服务组织, 帮助学生联系各种公益活动平台。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方便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鼓励与配合学生们自己以学院为单位筹建公益组织, 搭建社会公益平台, “思修”课教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为学生们提供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帮助, 并帮助学生多方联系各种实践平台, 保障了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例如, 笔者作为指导教师, 会指导学生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和协会纳新计划, 为本学期顺利开展公益活动打下基础。召开志愿者协会骨干分子会议, 制定公益活动及纳新计划等。帮学生联系诸如环保宣传, “红丝带”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校园铲除冰雪、打扫食堂和教学楼等义务劳动, 和学生一起慰问孤儿院、养老院, 鼓励学生参与“七色光”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蓓蕾”计划、支教等活动, 支持学生举办诸如“感恩节”主题晚会等形式的公益晚会, 呼吁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 常做相助之事等等。
(3) 积极利用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微公益”活动形式。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从主要的形式和作用来看, 更符合“微公益”的特点。即鼓励大学生主体以“力所能及”、“善小而为”的小事着手, 例如随手捡起垃圾、关掉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扶老人或需要帮助的人过马路、捐出闲置的书籍和衣物给更需要的人等这类生活小事。以及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 以一种更为灵活和便捷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例如在甄别过消息的真伪的前提下, 帮忙转发一条求助消息、点击关注公益信息、参与正规公益平台发起的一些筹款等公益活动 (如“水滴筹”) 等等, 通过长久地坚持参与这些力所能及, 随时随地、随手可做的小事, 同样可以见微知着, 养成关注公益、参与公益的习惯, 成为大学生一种长久的品质。
(4) 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纳入课程考评体系。在期末的课程考评中, 公益活动将作为一项重要考评内容计入到期末总成绩中。根据参与活动的意义、影响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对每次活动进行量化累计计入总分数, 最高比例占期末总成绩的10%。
3 将公益活动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增加了大学生对“思修”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参与生动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去充分认识了社会, 并真实的参与了社会, 了解了不同社会群体多样的人生、百态的生活, 从而自我品悟出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这种“接地气”、“务实事”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思修”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同时还赢得了部分市民的好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中写到:“内容接受、方法认可、喜欢参与、愿意配合——‘思修’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 这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在指导学生开展的公益实践活动经一些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 还赢得了部分市民的好评, 获得了一些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表彰。
(2) 调动了大学生学习“思修”课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道德知识的讲授, 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抽象, 因此在内心产生不了共鸣, 也就不会引起他们自觉接受并输入的积极性, 从而内化为他们的个人品德。参与公益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与社会提前“磨合”的重要途径, 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参与公益活动, 广泛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了校园这个相对狭窄的生活圈子, 在社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 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增长见识, 并且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参与, 提升了团队意识, 提高了组织协调、沟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3) 唤醒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将公益活动与“思修”课理论学习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主体参与式体验, 并以此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吸收和转化理论知识。在这样一个自觉主动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 唤醒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道德意识, 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引导大学生深化对公平、诚信和友爱等道德规范的理解、认同, 并反映在自身的言行中,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以自觉、主动、自愿为前提, 以一种易于接受和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实践, 在这种相对自主的行为选择主导下, 更容易认识真实的自我, 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蔡映辉, 周艳华.大学生公益活动与公益课程育人效果的实证比较[J].教育与考试,
[3]冯畅.“微时代”微公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
关于修养的论文5
美术教学在我国各大院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美术素养及艺术修养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师生交往、互功、共同参与。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定所需要的
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的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利一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现如今有关于美术的培育更是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这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探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艺术修养便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钥匙。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共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智慧和灵感活动的起点,是对所从事活动有所创造的重要条件。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逐步形成的,从生活和艺术角度出发教师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所学专业,这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可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色彩。在学生中,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就要在教学中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进行传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一环
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观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耳、手、鼻等去感受、发现周围事物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刺激设计的意欲。可以使学生在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之后产生对其的热爱之情,用心灵去感悟和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总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观察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具有推动作用。
三、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所在。审美教育是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不同时代各大师的作品,从中吸取养分及技巧。
美学家滕守尧认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归根结蒂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作为一个人,不懂得审美是不行的。培养学生的审关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巨大功能,要让学生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设计理念,我们也应给学生提供观赏、交流、借鉴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
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实践创新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创新思维的萌发,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是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美术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创新的积极欲望,使创新的意识成为思维的惯性。
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紧密,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产生新的艺术思维和意识观念。因此,就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培育学生的艺术潜质.
五、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发展趋势
综合指的是多种学科之间的统一。美术活动的综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综合运用: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这些综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将各学利一的知识层面渗透进去,苏联教育家苏崔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索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研究和发现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成功之路。
鉴于以上的研究、探索、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识多途径、多方面、综合性的,就象大江需要众多的支流来汇集一样,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探索能力的开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对学生设计构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应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会利一技的发展和时代媒介信息的传播,艺术本身不断进行着革新。美术素养及艺术修养的培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好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关于修养的论文6
“千古良相”诸葛亮曾这样告戒自己的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了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句。陆贽也曾说过: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由此看来,节俭真是一条古老的修养之道。
古希腊人曾提倡四种美德,其中一条就是节俭。那么,为什么要节俭呢?中国古代就有一句名言:养心莫善与寡欲。它告诉我们,只有过一种粗茶淡饭,勤俭节约的淡泊生活,才是养心娱乐、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因此,勤俭节约对修身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勤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赋予勤俭以新的内容。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贴子,是关于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故事,贴子出来几分钟,就有很多跟贴的,经过众网友的共同讨论研究,在很短的时间里,即向小天使基金提出申请,要求从小天使基金的一个分基金会中拨款,为小女孩治病,速度之快,人心之齐,令我十分惊讶。可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贴吧是某内地歌手的贴吧,而那个分基金会竟是这位歌手的粉丝自发建立的,从建立这个基金会起,就不断有善款从世界各地汇来,这位歌手更是带头,把自己演唱会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基金会,至今善款总数已过百万!
我十分惊异与这举动,也曾询问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从这位歌手身上学到了很多包括节俭在内的优良品质,由于这位歌手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并且成为小天使基金的代言人,这群粉丝就决定追随偶像,在日常生活中勤劳节俭,省下钱来回报社会,关心白血病患者,于是第一个以粉丝名称建立的基金会诞生了,到目前为止,已帮助了很多白血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很多人都不懂节俭到底要为了什么,看看这个事例,难道不会觉得,节俭是为了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吗?这样说来,勤俭,真的是一件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它表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从小事开始节约资源,节约金钱,然后将它们用到建设祖国,为他人服务的事情上,每个人都会变成品德高尚的人,这世界就会真的像天堂般——真,善,美。
关于修养的论文7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修养道德意识
论文摘要: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美国著名数字未来学家唐·泰普斯科特曾把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称为“网络世代”(简称N时代)。在他看来,“网络世代”与网络技术一起诞生,一起进化,使用电脑网络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泰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我国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20xx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字为37.3%,而高校则是使用互联网较为集中的地区。网络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道德修养问题是规范网络社会秩序,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网络正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和活动,成为了人的网络,成为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也就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将扮演着主导角色,因而加强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1.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现实社会中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风俗和习惯等发挥作用的,是靠显性而强大的道德压力来制约人们的行为。而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征都已数字化、符号化,呈现出虚拟性。大学生的网上活动更表现出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舆论监督。在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感情得到渲泻的同时,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也容易滋长,甚至在匿名性面具的背后可能做出一些粗俗不堪、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具有真正的道德自由和自律品格,即自我主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2.网络社会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道德观念的紊乱。网络社会里,道德冲突加剧,现实社会占主流的道德观念被淹没在海量化的信息中,使大学生真假难辨、善恶难分,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网络社会中的流行与泛滥。二是道德情感的冷漠。虚拟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但也容易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谩骂他人、欺骗他人感情等。同时,长期与机器相伴,也会造成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及社会幸福漠不关心。三是道德意志的薄弱。网上冲浪让人随时体验到新鲜刺激和兴奋冲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往往因此对网络过分眷恋和依赖,严重地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无法自拔。四是道德人格的缺失。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经常变换角色,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和转换之中,给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者导致人格的异化、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分裂。总之,网络发展中带来的道德问题迫切要求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道德自律。
3.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环节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道德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其中道德教育则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途径。因此如何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20xx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工作。由于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我国,道德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在校读书期间更是集中接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因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道德教育的作用随着主体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的增强反而呈弱化趋势,而道德修养的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网络社会更倡导个性自由的独立发展,而个体在网络上的行为又很难得到有效监控。因此,高校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同时,其最终效果的落实还是要依靠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
二、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意识
在谈到网络道德时,有些大学生苦恼地说到:不是不想讲道德,而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道德的。确实如此。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道德问题,而网络超时空的特性更使道德冲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人们在复杂的新情况面前往往会出现道德认识和选择上的困难,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规范的健全也明显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就人类发展的现阶段而言,由于存在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虽然尚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但起码的网络道德品格则应当具备。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首先应该通过道德修养培养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识,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1.社会主义意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往往具有单一性、一元性。即在某一特定的时空阶段,一般只能有一种道德占主导地位,其他道德则处于从属或者被支配的地位。网络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疆域限制,在信息疆域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道德、风俗习惯在相互交流中必然发生激烈碰撞,因此,在网络社会里道德应该具有兼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始于美国,至今美国仍占垄断地位。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CPU芯片、视窗操作系统、TCP/IP协议,还是域名体系、技术标准、电子商务等都体现出美国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足迹。再加上目前互联网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英语信息在互联网上占90%左右,并且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标准语言。这样就使互联网实际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其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的新平台。同时一些恶意的政治信息也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在网络社会中恣意横行。这些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有极强的渗透和辐射影响。因此,在目前还存在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大学生首先要对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竞争态势和文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既不因噎废食,弃网络而不用,又要认清国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兴利除弊。在充实利用网络积极方面的同时又要注意抑制其消极的一面。
2.社会责任意识。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的。在网络社会里,一些人高呼着“自由是网络社会的天性”,力图以此逃避社会责任,为自己的恣意妄为作辩护。其实,数字化的网络本来是由冰冷的数字电路组成,只是由于人的介入,网络才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成为一种独立于自然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但网络社会终究是人的社会,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与作为“机器生态”的网络的有机融合体,离开了人,就没有网络的发展,也不可能形成虚拟社会化的网络社会。因此,理解网络社会时,首先应理解人,理解人的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人的本质属性,才能区分道德之善恶。同时,理解人也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社会而孤立存在。而网络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互联共存尤其需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否则网络就不能发展。正如“数字化时代的女先知”埃瑟·戴森谈到的:网络“在赋予个人强大权力的同时,也要求个人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3.互敬互助意识。网络社会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个性的人的交流变得轻而易举,彼此尊重也就成为网络社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在上网时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尊重他人。同时,网络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社会。从网络的存在来看,它是科学家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网络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发展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其影响却超过了任何一种媒体,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产业革命,这也是人“社会化”行动的结果。因此,为了网络的存在价值与未来发展,为了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和平安,尽己所能、助人为乐、扶正怯邪是网络社会里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自然而然的责任。
4.诚实守信意识。现实社会中诚实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不虚假、不伪装、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表里如一等。它是维系人际合作、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诚不撒谎,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还要谨慎认清消息来源的渠道和准确性,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三、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从理性认知到产生道德评价再到网络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实现他律转化为自律、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而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修养的方法值得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所借鉴。
1.学习以提高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
要进行道德修养,首先要通过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了解在网络社会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最基本的是认真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规范从广义上讲,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网络礼仪。它是网络道德规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平时见面点头微笑、互相问候一样平常。其次是狭义上的网络道德规范。是指大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发生道德行为时应遵循的具体化标准。再次是带有强制性的网络法律规范。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网络法律规范,都应认真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既要通过理论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笔者以为由于网络道德几乎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具体方面,因而以上三个层面仅仅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而其关键是在学习中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共同遵守和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
2.内省以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
内省是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即通过这种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调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使自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网络社会里的“无人监管”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见律人、不见律己”、“律人严、律己宽”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对盗版严重怨声载道的同时也随意下载软件;强烈谴责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大量使用未经授权的文件和数据,从网络上获得有用信息和他人的无私帮助的同时却不愿为他人提供帮助,以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时候却随意攻击、谩骂他人等等。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应时常对道德品行进行自我反省、矫正、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社会的“依赖型”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自主型”道德更体现出一种自觉自我反省的精神,通过内省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3.积善以加强网络道德意志的培养
从网络道德认识到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而其重点又在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磨砺。当个体在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的指导下能够互相交流各种真实的信息,真诚地表达各种观点时,其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在此基础上,自觉进行意志锻炼,从小事做起,通过积善的方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心中开始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的幼芽,并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积善成德,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只要个体能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能形成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就能做到网上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协调一致和有机整合。
4.慎独以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早期的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中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独”的思想。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独处而他人不在场时的道德实践。慎独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而网络社会里由于主体行为表现出时间上的瞬间性、空间上的变动性、交流方式的符号性和匿名性,这些特征也对慎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与不做、怎么做都发生在隐和微的状态下,只在于个人的“一念之差”。如果在网络社会里能够很好地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有助于真正锻炼出大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刘云章等著.网络伦理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
[5]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关于修养的论文8
心有小窗,便有明亮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心灵的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
小区里有家早餐店,这家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去过的人总会觉得这店有说不上的特殊之处。
乡镇的清晨,总有许许多多的工人早早地聚在这里,从这儿开始一天的忙碌。开店的是一对夫妻,两人齐心协力,生意办得红红火火的。每当清晨我路过时,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混杂着新蒸的馒头特有的香气。
“老样子来一份。”那老板娘听到招呼声,不用回头,只需听声音便可知道是谁。而那人喊了一句后,便找个地方和自己的“早饭友”们聊了起来。等到老板娘把饭送到面前了,就开始边吹边吃,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临走时,总不忘夸几句老板老板娘做的饭真好吃,撂下一句:“我明儿还来啊!”就又去上班了。老板和老板娘相视一笑,又干活去了。
老板其实是个中年男子,脸上已有了些许皱纹,但他的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装修比不上最近兴起的快餐店,桌椅也都有些老旧,但这儿的人们还是很喜欢到他的店里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他们夫妻在,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些人也有周末不想做饭的,都跑来这家店吃饭,于是店里总是传来爽朗的笑声。
“老板啊,店面再不装大点,我们就要站外面吃饭喽。”
“钱都用来做早餐了,哪还有闲钱去装修啊?”老板娘在一旁说道着,也附和着大家。
“就是就是,他们家的饭分量足又便宜,老板娘手艺又好,我们都爱吃,瞧,这还有肉呢!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几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老板忙过来回道:“不能,不能,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点良心还是有的。”一众人又相互笑了起来,一旁的吊兰也微微晃动着……
总有人在我身边说着要怎么样才有教养,做错了什么就没有教养,而我却觉得,教养不仅仅是那些僵死的教条,这家早餐店里和睦相处的人们,谈笑风生的老板老板娘,互相尊重的情谊,这也是教养。他们虽然质朴而平凡,却总在不经意间散发着教养沁人心脾的芳香。
天窗漏下细碎的花,在柔软清明的光线中舞蹈,缓慢地如同一首歌曲里被人拉长的尾音,诉说着这邻里间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关于修养的论文9
【摘 要】部队新闻编辑在我军特色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个人修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报刊的质量和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闻编辑必须适应使命任务的需要,自觉从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加强个人修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 个人修养 报道质量
修养,是指"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一定的水平,也指逐渐养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正确态度"。每个人都有其修养,新闻编辑的工作属性及其所生产作品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个人修养具有共享性和扩散性,其修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报刊的质量,间接影响的可能会是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导向。做编辑,首先要做人,在多媒体竞相争雄的全媒体时代,军队报刊要想赢得读者、赢得官兵,发挥好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凝聚意志力量的作用,编辑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编辑的个人综合修养就显得重要而迫切。
一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编辑的使命意识即编辑对其行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应当拥有的情感和承担的责任。军队编辑人员具有什么样的使命意识才能适应新闻宣传工作?简言之,就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广大官兵的工作生活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要有强烈的情感认同。一个没有强烈使命意识和责任感的人是担当不起新闻传播的历史重任的。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正处在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阶段,海军全体官兵正在为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海军梦而努力奋斗,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宏伟实践中,需要大批富有强烈使命感的包括新闻编辑在内的宣传骨干队伍为海军现代化建设摇旗呐喊、擂鼓助阵。只有在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强烈的责任心的感召下,新闻编辑的内在激情才能汹涌澎湃,揭示出他们心灵深处的感情变化,编辑出开启智慧、启发自觉并为广大官兵所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报刊。
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道德是编辑修养的重要因素,它表现为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及道德行为和情感与思想、意志等构成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编辑是新闻传播的主体,在新闻实践中需要有明确的审美理想去搭建自己的传播框架,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编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先决条件,也是不辱使命地做好军队传播工作的必备修养。由于新闻编辑处在军内外环境的"瞭望哨"位置,对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和官兵成分结构的变化,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认识比较深刻,这就要求编辑除了应具有的公道正派、诚实笃信、兢兢业业、廉洁自律等品德外,还需要有追求真理、维护公正、仗义执言的情操。在人的所有美好品德中,奉献精神是内在美的最高境界,对新闻编辑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始终做到默默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部队的新闻传播事业才能得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三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新闻传播涵盖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部队先进特色军事文化异彩纷呈,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多种多样,这就要求编辑需要具备丰富渊博的学识。知识贫乏、学问浅薄、缺乏文化修养的编辑,精神生活必定枯燥乃至枯竭,更无法胜任编辑岗位。更何况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上,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对新闻编辑来说较之以往更加迫切。知识广泛、渊博,有助于编辑增强对新闻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在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反映基层官兵工作生活的过程中避免绝对化和片面化,尽量杜绝差错。首先,要在加强学习上确立更高标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利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闻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更真实、准确、全面、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其次,要逐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既要争做新闻传播业的行家,也要努力成为博学多才的"杂家"。总之,无论怎样深奥的知识,藏在编辑头脑中,总会有一天在电脑桌上应用到它。
四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没有金刚钻,不拦瓷器活儿"。对于采写、编排、修改等十八般武艺,编辑都应该熟练掌握,这是编辑的基本功。就选稿来说,具有熟练的业务,才能慧眼识珠选出质量上乘的稿件;就修改稿件来说,新闻体裁多种多样,有消息、通讯、评论、杂文等,编辑首先要有驾驭这些体裁的表现方法,才能在提笔修改稿件时得心应手。倘若编辑的文字能力不过关,改稿时必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不仅稿件中的差错发现不了,甚至有可能越改越糟。修改稿件显示编辑新闻写作的能力,配置稿件、制作标题、版面安排的技巧等,也都需要编辑熟练的业务能力。同样的材料、内容和主题,在不同的编辑手中,标题的选取、版面的编排、文字的润色等方面展现出的效果往往会不同。特别是在目前报刊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编辑在不失事实的前提下,对稿件提炼包装,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在竞争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赢得自己的地位,编辑必须以精湛的业务为依托。
五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编辑是新闻作品的检验员,承担着把关定向的角色,责任重大。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修养。从笔者个人经验来看,报刊上出现的错误,或多或少与编辑有关。有的差错是由编辑的知识欠缺所致,有的则是粗心大意,没有仔细认真地对稿件进行分析检查造成的。一般来讲,明显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也有一些差错隐藏在字里行间或不起眼的细节里,需要编辑在修改稿件时前后对比、深入思考才能发现。面对一篇稿件,编辑应当从政治原则、逻辑结构、事实依据、技术关口等方面综合去考量,无论是校正一个错误、核实一条信息,还是增减一段材料,都要有明确的依据,不能想当然,尤其对于自己拿不准、吃不透的问题,要向书本和专家请教。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在改稿过程中因为编辑的原因而衍生出新的差错或问题。尤其要对涉密内容严格把关,坚决避免对军事训练、重大活动的反映信息量过大、过细而造成泄密问题的发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