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专业英语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各专业人士更好提升专业素质,因此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对口单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起来费劲。主要针对对口单招班的学生,以自集成专业为例,通过对传统专业英语教学形式的分析,结合对口单招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有效果的方法进行探讨,指出采用多种适宜的教学形式并加强平时考核,对于对口单招自集成专业英语的学习起到了一定成效。
论文关键词:对口单招;专业英语;自集成;教学改革
一、概述
对口单招是指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为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对口单招的学生都是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知识底子较差,尤其是在职业学校里,对英语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进入大学后,学生们普遍对专业英语有畏难情绪,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这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普遍感到难教,而学生也感到很难学,这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困难。如何针对对口单招学生的特点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成了专业英语教师要面临的最大难题。笔者以对口单招自动化集成专业为试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自动化集成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自集成专业英语培养的目标
专业英语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英语以后开设的课程。它主要是把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即通过阅读和翻译大量专业英语文献,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区别在于,专业英语课程是满足学习者对专业性的需求,内容上与具体的专业有关,词汇、语法等主要限于具体专业和职业的语言运用,英语更像是一种工具,学习者借助该工具可以对本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各领域技术更新加快。许多新技术都产生于英语国家,因此专业英语成为从业者了解和掌握技术前沿的桥梁。以自动化集成专业为例,自动化技术发展迅猛,许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和设备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大都为英文。此外,许多仿真软件、研究文献等也都是英文,这使得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非常必要。专业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对英文的读、译等教学与学生所学的特定专业领域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其从事的相关专业及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三、对口单招班学生的特点
对口单招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关系,与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相比,有以下特点。
1.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弱
对口单招的对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学生入校后,普遍反映文化基础课跟不上,特别是高等数学和英语。根据对xxx内十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中考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一般都相差100分左右,相差的主要是数学和英语。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对口单招的学生上大学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校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管理程度没有普通高中那样紧,大部分都要靠学生自觉学习。没有家长和老师的严管,学生的学习很难做到自觉、主动。不少学生难免把这种不良的风气带入大学的生活中。
3.学生的畏难情绪较重
大部分对口单招的学生其实都渴望能学好英语,但往往当学习中出现困难时,比如出现比较复杂冗长的专业词汇或句子时,不少学生选择逃避,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不愿主动去预习和复习。课堂上,也不愿积极回答问题,更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这种畏难情绪造成学生对英语越来越头疼,越头疼越不想学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还有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在平时学习时寻找翻译软件应付英语学习,不仅翻译出的句子或段落文理不通,也没有收到学习应有的效果。
四、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除了学生的因素,很多大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
1.学校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
自动化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三开设。不少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时花了很多精力,下了很多功夫,在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后,如同经历了马拉松长跑,突然松懈下来,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了倦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此外,不少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仅是一门指定的选修课,课时很少,一般为32~48学时。尽管课时少,但教学任务并未减少。如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英文专业词汇和术语以及英文专业设备名称,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能力。这个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
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不能兼修
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大都由专业课老师担任。老师既要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又要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实际上,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颇高。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对专业英语词汇、语句等熟练掌握。但目前看来,很多专业英语教师还没有达到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水平。例如,部分专业英语教师缺乏英语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不能完全吃透,部分文章的翻译甚至出现较严重的错误。这样的教师如果教授专业英语,不仅贻误子弟,而且也达不到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此外,专业英语教师也没有接受过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授方法很陌生,以至于出现“老师在上面费劲讲,学生在下面听天书”的现象。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不少专业英语上课的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讲解的步骤基本也是先讲解词汇、语法和难句,然后逐句翻译词汇的形式。笔者也曾经按照这种模式组织过教学,结果发现:这样的讲课模式很容易演变成基础英语的教学形式,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如果整堂课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不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阅读和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很快便会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
4.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专业英语的教材选择主要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不少教材的专业词汇量大,内容相对较为枯燥,文章的篇幅普遍比较长。有的教材偏于科普知识,难以提高学生阅读本专业文献的兴趣,有的教材又过分注重专业知识,课文内容较深较难,学生学习起来有畏难的情绪。
五、对口单招班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对口单招自集成专业办学宗旨和学生特点,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转换传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教材的选择
笔者曾经选择的教材是自动化专业英语最常用的教材之一。正因为它的使用率高,所以网上出现了不少针对教材课文的翻译。学生们为了应付教师讲课,事先把本堂课要讲的课文翻译下载并打印出来,老师提问时,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翻译资料照着念。对学生来说,虽然“完美”地配合了老师的教学,但实际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教师对此也非常头疼,根本无法开展教学。
笔者在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尴尬遭遇后,决定重新选择教材。根据自集成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电路基础及常用电路器件、电机及其驱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控制系统及非线性控制系统方面选择了相关的文献。文献来源有国外知名网站、相关领域的期刊文献。在选择时,偏重于篇幅不长,内容相对简单的文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较为快速地阅读完文献,这对师生的互动很有帮助。当然,选择这些文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很少有中文翻译,学生不易从网上搜取原文的中文翻译。没有了投机取巧的途径,学生只能坐下来好好阅读英文原文。虽然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翻译并反复校对),但从长远看还是值得的。 此外,教学内容的编排重新进行了调整。原来教材编排的课文顺序与学生掌握的知识先后不符。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某些专业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讲授时就可以放在前面,一部分内容专业课还未上到,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就把这部分内容调整到后面。
2.课堂教学形式改革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0后、90后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老老实实坐在课堂里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希望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把课堂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全班分成10个组(每个组5个人左右),以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比如提前布置教学内容,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或让小组收集某一课题的相关资料,上课时由小组成员上讲台讲解。总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提高了组内成员的兴趣,小组成员的充分参与也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形式多样化。为了上好对口单招班的专业英语,笔者尝试了多种教学形式。通过不断实践,发现有一些教学形式比较适合对口单招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1)提前布置文献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组内成员按照重点专业词汇和生词的解释、段落朗读、段落翻译和总结等方面进行分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任务。虽然是几类不同的任务,但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熟悉学习任务。因为无论是解释生词、朗读课文还是翻译课文,都需要对课文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完成承担的角色任务。
2)提前发布一个主题,小组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制作PPT,自己分配角色,由一个同学上讲台主持,组内其他成员按照自己商定的角色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基础。
3)师生间的互动提问也是促进教学的良好途径。根据文献[2]介绍的问答法,笔者也尝试了其中的几种,如生—师间的问答和生—生间的问答。生—师间的问答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对老师提出问题,同时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生—生之间的问答主要是让学生互相提问,学生回答。每组的学生都可以对他组的讲解提出疑问。起初,为防止学生冷场,笔者要求每组都要对正在讲解的这一组提问,至少准备一个问题。在这样的规定下,大家从最开始很简单的问题逐渐变成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提问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已经不需要最初规定的约束了。这样的交互提问方式使得其他组能积极参与该组的学习任务(不至于出现一组作答时其他组休息的场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教学媒介。目前,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教师为了改变枯燥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授手段,加入一些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也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比如各种图形和动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主题相关的小视频,提供了听觉、视觉等系统的冲击,能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
(4)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除了对必要的专业词汇牢记外,不必对词汇、句子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对于词汇,笔者进行了一堂专题课,主要是针对科技英语构词法,介绍了一些较常见的构词方法,如转化法(一种词类转化成另一种词类)、派生法(通过增加前缀和后缀构成新词)、合成法(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以及压缩法(一些缩略词、一些常见删除部分字母的单词以及混合而成的词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对口单招班的学生能够在词汇量不多的基础上,较为快速地通过掌握词汇构成规律轻松记住这些单词,并能举一反三。这种对词汇构成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
对于学生的阅读,笔者也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技巧。比如,在阅读科技文献时,面对一篇英文文献,如何能快速地掌握其提供的信息呢?第一,要阅读文章的摘要,这是一项工作的简介,重点在理论分析、实验方法等,这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第二,每篇文章都有引言,这是一篇文章的综述,相当于要了解课题相关工作的动态,并追踪前人的工作。第三,阅读结论。结论与摘要不同,它给出了工作的创新点,在一般性的认识上有更独到的理解。第四,文章的讨论部分(如果有的话)。这部分给出了作者对现有工作不足的分析,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启迪性。此外,还要阅读插图和公式,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的要旨。
此外在翻译问题上,也要有一些技巧。通过实践发现,对口单招班的学生对于英译汉掌握得相对较好,汉译英则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比如面对汉语的一句话,显得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按照语文中主谓宾的结构,首先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语并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的修饰成分翻译后添加在适合的位置上。当然,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如何辨识主谓宾也有一定技巧。虽然这个办法对于英语学习显得笨拙,但对于基础较弱的对口单招班的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还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3.注重平时考核
改革单一的考试制度,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以公平公正的模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些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听课和不听课差不多的情形,因为到期末,教师都会划出重点,这样就大大打击了那些勤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加强课堂考核环节。比如,采用把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考核和表现折合成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形式注重课堂学习和平时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处于必须要重视的状态。强调平时成绩,对广大学生是公平的,同时也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笔者在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随堂测试。测试的内容可能是以前学过的专业词汇、词组或缩略词,也可能是对某一句子或段落的翻译(包括汉译英或英译汉)。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收齐后由教师批改,在下次上课时进行点评。将每个学生课堂考核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中,更好地替代过去以点名来统计出勤率的方式。经过统计,采用随堂测试方法更好地杜绝了学生课后作业互相抄袭的现象,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
此外,专业英语期末考试时也允许携带纸质词典。因为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基础英语不同,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这个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学会正确运用词典也是考查的一项内容。现在电子词典到处都是,电脑上更是可以随意查到单词、句子甚至段落的翻译,反而纸质的英汉词典用得非常少,要能熟练应用这个工具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革,对口单招自集成班专业英语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基本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能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环节,气氛比较活跃,敢于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不像过去害怕讲错话丢面子不敢发言。随堂测试的成绩呈上升状态。
教育学中提倡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很是恰当。对待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对口单招学生,施教的方法可能要有所变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