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现状与思考·1
数据资源共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
今年4月11日,武汉、长沙等地实现异地远程评标,4月21日,内蒙古呼包鄂联合召开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现场会,为的是推动远程异地评标。5月11日,湖北鄂州与咸宁两地实现远程异地评标……
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上,远程异地评标正受到愈多地区的青睐,除上述几地,四川、海南、广东、江苏等不同程度均有尝试和推行案例,目前山东滨州、淄博、济宁、河南焦作、新郑等也在积极筹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事宜。
显然,远程异地评标在保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交易原则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本刊就“远程异地开评标的优势与推广”话题展开研讨,结合内蒙古呼包鄂远程评标工作会专题报道,梳理业内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远程异地开评标的优势与推广价值
2023年5月16日,xxx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随机抽取5位专家登录远程评标系统,对总投资约293万元的某运动场改建项目进行评标。远程异地评标打破物理时空屏障,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隔离而又协同的运作模式,避免了项目关键信息泄露,减少人为、人情因素等干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也节约了评标成本。
在彰显公平性与效率的同时,远程异地评标还具有哪些优势?对先行先试实现远程异地评标的地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制约,如何克服?未来尝试推广的地区,需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
专家管理方面优势凸显
《公共采购》杂志:远程异地评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招投标模式的“背靠背”,这种模式在专家管理方面有哪些优势?
韦龙义:远程评标的优势很多,如实现优质专家资源共享;解决部分地区专家资源不足的状况,减少专家使用成本、减少专家舟车劳顿之苦,更好为项目服务等。
彭芳:远程异地评标理论上看起来很美,具体操作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它可以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创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评标环境,实现评标专家和招标人、投标人的“空间隔离”;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违规违纪行为的识别度,提高监管效率等。
温照松:实现专家资源共享与场地资源共享,防治围标串标,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通过服务平台、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评标环境,同时提高评标工作效率、降低评标成本。
徐健:扩大了评标专家资源,有效解决某些专业只有少数几个评委的制约。如轨道、交通等大型工程项目,在本地确实缺少专业人才,因此依托大城市专家资源,可以更公平公正地完成整个评标流程。通过四合一音视频监控,监管部门可以现场实时监控专家评标行为,也可以事后调取存档、查阅评标全过程信息,可以有效监督专家少评、不评、粗心、随意等问题,为实现对专家考核评价提供最真实、有效的依据。
李寒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随机抽取专家评委,让身在不同地点的专家评委在就近的交易中心通过专门研发的在线评标系统进行网上异地评标,评标结束后系统自动汇总评标结果,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这是一种创新的评标方式。它主要是为解决部分地区专家不足、部分评标地区专家资源固定,为保证评标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投标人、招标人和评标专家三方进行地域上空间上隔离,有效避免因专家地域分布不均、种类不全,易同地同化、近亲繁殖和横向围标、纵向串标等问题,最大限度防止评标专家评人情标、打人情分,有效利用优势地区专家资源进行评标的一种手段。
常态化推行亟须破解瓶颈
《公共采购》杂志:远程异地评标有没有向政府采购等其他领域推广延伸的可能?需要破解哪些瓶颈制约?
韦龙义:在云南,住建项目为主,因历史原因形成其标准化程度较高,招标文件、评标办法,还有原来各州市都有同系统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等,远程实现步伐会快一些。
彭芳:前期准备工作多,评标主场和分场都要准备场所和人力。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评标时,评标专家通过互联网访问另一城市的交易平台,造成在封闭环境下进行互联网操作现象,评标安全及评标专家管理的难度加大。
远程评标要常态化,其基本程序、专家管理、异地专家费用支付、各方主体操作规范、开评标现场管理及主场、分场如何收取场地服务费等都以制度明确。
温照松:一是工程建设有这个需求,有些工程建设因地区差异等需要不同的专家资源;二是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相对齐全;三是场所建设相对完善。政府采购等其他领域推广延伸还是可能的,也很有必要。
目前,远程异地评标仍处于初级阶段,同一交易平台的不同场所的远程异地评标较为成熟,但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任意区域远程互联暂不能大规模应用,原因在于各个不同交易平台使用的评标办法和制式文本有差异性,专家如果异地评标需要了解各个地区的评标办法,还存在各个地区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是否一致问题,不确定其他交易平台是否采用国家颁发的专家分类标准。
《公共采购》杂志:实现电子化后,投标人可以不到开标现场就能投递文件并解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就一定可进行远程异地开评标吗?或者说,实现远程异地需要具备哪些具体条件?
韦龙义:远程异地评标是建立在招投标电子化基础上的,以此为基础,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统一互认的专家库;二是行业管理部门同意;三是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规则。
彭芳:从技术角度来说,远程评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是可行的,但需要一个过程。要不断完善配套的规范、规则、标准及管理制度,要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电子文件自身安全、系统访问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文件存储安全、评标过程安全、评审数据安全等。
温照松:“实现电子化后,投标人可以不到开标现场就能投递文件并解密”从技术上可以实现,但并不是全程电子化后就可以进行远程异地开评标,一是要有管理部门的政策配套,二是要有场所资源的保障(如:视频会议系统,监控设施等)。
徐健:实现远程异地评标有很多先决条件,大到一套完整体系的支撑,异地评标过程的监管手段以及评标过程结果的合法化,小到远程评标室的维护,中心网络硬件要求、专家费用的标准、结算方式以及专家对当地评标办法流程的熟悉,应该说,是一个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
参与各方应制定远程评标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并制定统一的电子数据交换与服务标准。在整个异地远程评标中,制度的保障决定着系统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远程评委的共享机制,网络问题导致的应急预案以及专家费用的标准和发放方式等,最好能够约定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类型,便于常态化执行该项工作。
《公共采购》杂志:湖北、湖南、安徽等是远程异地开评标做得较早、较好的地区之一,武汉与长沙,及鄂州、恩施、咸宁等皆有相关案例,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彭芳:在4月份武汉与长沙的远程评标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没有CA的专家或CA不互认时,分会场评标专家如何实现电子签名。经讨论后决定采用采集指纹信息保存至主场数据库,以指纹信息代替电子签名。二是由于我中心评标区是非网络环境的,为不影响当天其他项目正常评标,需要临时搭建具有网络环境的专用评标室,并同样对该区域要进行封闭管理。为此,我们新设置了一个远程评标区,添置了设施设备,制定管理制度,为今后远程评标常态化做准备。三是两地评标方法和标准不同的问题。我方抽取的专家不熟悉武汉的评标办法和政策,也不熟悉他们的系统操作,经讨论决定在专家到齐后先进行半小时培训再正式评标。四是评标专家评标报酬问题。由于两地政府规定的评审费发放标准不同,长沙标准比武汉标准稍高,又存在一个财务管理的问题。后来经协商,采取各地按各地标准,由主场中心发放。
温照松:以武汉与长沙异地评标为例,本次是监理招标,首先两边的评标办法有所差异。进行异地评标前需要对长沙专家进行武汉方面的评标办法以及系统操作的培训;专家抽取的方式不同,长沙是由招标人/甲方抽取专家,xxx是由交易中心进行专家抽取;由于长沙的专家信息并不存在于武汉的专家库中,首次使用需要采集长沙专家基本信息、指纹和签名信息录入到武汉专家库。同时长沙门禁系统暂无法关联武汉评标的项目,所以长沙专家身份识别是依靠人工识别进入评标区;两方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交流,需要注意两个交易平台之间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评审结束后两边专家费用支付方式和标准不一致。此外,应注意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现状与思考·2
摘要: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作为一种创新的评标方式,是对传统人工评标方式的革新,是工程建设项目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努力推行的一个重点举措。
主题词: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思考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近年来我国廉政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努力推行的一个重点举措。近年来,各地以完善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行“制度+科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的探索和尝试,为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作为一种创新的评标方式,是对传统人工评标方式的革新,主要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标书电子化、评委异地化(评委异地抽取和异地评标)、评标远程化、管理网络化为主要特征,实现评标过程的精确、高效、协同管理,将评标专家随机抽取,各地专家通过远程评标系统进行网上异地评标,评标结束后系统自动汇总评标结果,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实行全程监督的一种创新的评标方式。相对于传统评标方式,远程异地评标显示出了特有优势,尤其是在规范招投标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产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从评标工作源头上预防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在保密状态下有效地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三方进行地域上的隔离,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保证了评标的客观公正。其次,加强了评标专家现场管理。远程视频音频监控系统,同步传输评委的评标行为,便于纪检监察机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构、招标人等监督。三是节约了招标成本和评标时间。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帮助评委完成大量复杂的检查、比较、计算等工作,自动进行清标、电子评标和结果汇总,并且可以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解决部分地区和专业评标专家人数较少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建设目标
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建设目标是:依托互联网,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构建城市之间的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网络系统,实现评标专家共享和交易中心评标设施、场所、监管环境等资源的共享,使聘请异地专家评标更加高效、经济、安全、方便、快捷;制定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流程与操作规程,使远程评标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协调和统一;在城市之间组建评标委员会,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评标环境,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二、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内容
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由评标协同管理子系统、专家评标子系统、实时交流平台、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数据接口子系统五个部分组成。1.评标协同管理子系统: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使用,可与互联网直接连接,分为本地和异地两部分。主要用于本地与异地之间的评标工作调度与协同管理、评标资料和评标结果的传递等。2.专家评标子系统:包括工作人员的评标管理和评标专家的评审,也分为本地和异地两部分,两个部分的功能基本相同。工作人员评标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当地评标专家设置和授权、当地评标工作调度等;专家评审功能主要包括标书查看、评审打分、提交评审结果、查看评标汇总结果等。对于由本地和异地共同组成评委的评标工作程,本地评标系统中还需设置异地评标专家信息,评标结果由本地端评标系统汇总。3.实时交流平台:用于本地评标专家、异地评标专家、评标工作人员、主管部门、招标人、投标人之间的实时交流、澄清或答辩。考虑到产品的成熟性和稳定性,以及监控的方便性和背靠背答辩的需要,实时交流平台采用电话会议方式,在各地远程异地评标室、工程所属地答辩室内分别安装固定免提会议电话,评标委员会需要与相关人员沟通时,可采用多方通话功能实现语音交流。4.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各远程评标室的网络摄像机或各交易中心现有的视频监控服务器将视音频数据传送到远程异地评标的视频服务器上,工程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可通过IE浏览器随时观看异地评标过程。5.数据接口子系统:为了使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与本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它相关系统之间进行无缝连接,需要建立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与本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接口内容包括工程基本信息、开标信息、评标信息等,考虑到专家信息的保密性,对于专家部分,建议不建立数据接口。
(二)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基本程序
1.项目所在地远程评标管理人员应当在项目招标文件发售的同时,将项目信息录入远程评标协调系统。2.异地招投标管理机构远程评标管理人员应当每天登陆协调系统,查看外地提交的拟使用本地评委进行远程评标的申请,根据评标当天评标室空闲情况,对申请及时予以确认或要求延期。3.异地管理员确认申请后,项目所在地管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远程评标专家抽取、通知系统进行专家随机抽取和通知。4.项目开标时,当投标人技术标导入评标系统后,应要求投标人对导入的投标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进行确认,招标人应作好相应的书面记录。5.异地专家到达交易中心后,应由专人负责打印专家登陆口令,核实专家身份,统一保管专家通讯工具,将专家引导至远程评标室,协助专家进入远程评标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上述工作完成后,异地管理员应当在协调系统中予以确认,有关数据将自动传送至网上监察系统;6.按规定时间开始评标。异地评标专家的现场监督由项目所在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人员通过远程评标监控系统进行监督,并协助异地评标专家进行远程质询和项目经理答辩。根据实际需要,异地管理员也可以协助进行现场监督;7.评标工作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评分汇总表,本地和异地专家必须在评标系统中予以确认,方可确定评标结束。
(三)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适用范围
适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项目标准由各地协商确定。
(四)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专家管理
1.专业分类及对应关系。由于各地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不一致,导致专家抽取时的专业选取不一致,需要建立逐一对应关系。鉴于这类现象,专家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了解并掌握异地专家库的专业分类。专家抽取前,本地专家管理人员应及时与招标人和异地专家管理人员沟通,选择与之对应的相近专业抽取。2.专家抽取信息传递及评审工作要求。专家抽取及通知的具体方式与各地的抽取方式保持一致。属于异地抽取的专家,采用异地的抽取办法;属于本地抽取的专家,采用本地的抽取办法。3.专家评审费发放及结算。对于由本地、异地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费发放采取属地原则,即专家在异地评标的,采用异地评审费的发放标准;专家在本地评标的,采用本地评审费的发放标准。异地专家评审费用发放采取先由异地代发,事后定期结算的原则。
(五)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行业监管和档案资料管理
1.加强评标过程行政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远程评标各方主体的监督,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开展远程评标,不得随意简化程序,要做到事事把关,处处留痕。要加大异地评标现场监管力度,无论本地项目还是异地项目,必须有专人实施现场监管,确认评标专家身份,统一保管通讯工具,协助评标专家登录评标系统。2.强化远程评标网上监察。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和交易中心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远程评标流程进行操作,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远程评标协调系统,并实时将数据传送到远程评标网上监察系统。监察机关要加强对远程异地评标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网上监察系统功能,发现违规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明情况,督促整改纠正。3、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规范档案资料管理。项目所在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异地现场的远程监督,及时察看异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现场监控图像,对本地和异地现场实时录音录像,并保存在交易中心电子档案中。要进一步加大硬件、网络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远程评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投标项目负责人远程陈述和答辩评审。
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现状与思考·3
[摘 要] 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是规范评标行为、提高评标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进行隔离,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克服专家资源不足问题,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 引 言
评标工作是招投标活动中的核心环节,专家评委在评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决定项目“花落谁家”的“生杀大权”。从评委的来源分类来看,一般可以分为本地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1]两种方式。在本地评标模式下,评委一般都是从当地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因此常常成为投标企业公关和围猎的对象,加之评委的角色身份并不固定,今天可能以“评委”身份参加项目评标,明天也许就以“投标人”的身份参与竞标,他们参与评审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评委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是影响评标质量的直接因素。为了维护公开公平的交易环境,杜绝“关系标”、“人情标”,同时为了解决一些领域(生僻、冷门专业)评委人数不足的难题,不少地方在电子招投标程度较高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倡导推行“远程异地评标”。
远程异地评标的评委来自多个地区(除招标人评委以外,其余评委一般都分布在两个以上地区),在评委所在地的交易中心指定的评标地点,通过统一的协调系统在网上在线评审项目,实现评标过程的多方联动、协同评审。相对于本地评标方式,远程异地评标的评委不在项目所在地的专家库中产生,能够更加独立、客观地参与项目评价,不太容易受到项目所在地利益相关方的干扰,公正性、独立性程度较高,有效弥补了部分地区和专家评委资源不足的缺陷[2]。
2 某省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现状
某省是全国比较早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地区,一方面,该省的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程度较高,具备比较良好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省内的评委分布不太均衡,一些地区采用本地评标难以满足需求,迫切需要远程异地评标提供异地专家资源支援。早在2009年,该省住建厅就规划搭建了全省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见表1),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远程异地评标已经成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2010年开始,该省各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在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陆续开展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目前覆盖该省70多个县(市)区共计约500个机位接入了远程评标应用终端,每个二类以上交易中心均专门配备了一到两个远程评标室,均安排有专职服务人员。据估算,全省各地每天进行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超过15场次。
3 远程异地评标面临的缺点和不足
近三年来,由于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原来隶属于住建系统条线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撤并,重新组建整合成立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纳入政府服务管理系统管理。但远程异地评标的做法仍基本保留。
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展以来,对于规范和约束评委的评审行为,斩断干扰公正独立评审的地方利益关系网,解决稀缺专业评委资源不足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度还成为先进经验为不少地区来效仿、学习。但是其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远程异地评标的诟病也多了起来,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体制机制不顺,协调一致难度大
如前所述,该省自2010年就开始推行基于全省统筹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任务分工一般是由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政策制定,由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具体负责执行,它们均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在推进远程异地评标的过程中,涉及兄弟城市交易中心之间的横向配合和省市两级招投标管理机构的纵向推动两个维度的共同协作,属于同一体系内下的“同频共振”,政策制定部门(招标办)和执行机构(交易中心)属于“一致行动人”,因此政令畅通确保了“全省一盘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2015年以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始整合,原隶属于住建系统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撤销,组建成立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划转到新的主管部门管理(各地体制不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般隶属于政务服务管理系统或者发展改革系统等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部门),这种行业监管与交易服务“行政上脱离”的局面客观上使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顺畅运转造成一定的阻隔,远程异地评标的协同性因行政管理体系的分割造成了影响。该省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管理构架如表2所示。
另一个方面,省级层面虽然构建了远程评标协调系统,但是各地的电子交易系统、开评标系统不是省级统建,均各自为政,在数据交互、内网通讯等技术上不太完善,尤其是在评标过程中主副场之间的交流、协调很不方便,在远程答辩、评委签章等方面的做法也迥然不同,每次评标都是一场“心力交瘁”的战役。
3.2 片面强调程序公正,评审质量不稳定
远程异地评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评标工作受到当地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而失去公正、公平性,因此该省明确要求“采用综合评估法且对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进行评分的国有资金工程项目,应当采用远程评标方式对技术标部分进行评审。”这种“一刀切”式的刚性要求使招标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是,副场的评委毕竟对主场的工程项目概况不够了解,仅仅通过协调系统阅读电子投标文件才有初步感知,评标前的准备工作普遍不足。有些评委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敷衍、马虎,很短时间内匆匆浏览投标文件就随意给出判分,有些索性直接抄袭别的评委的打分。还有一些副场评委固执己见,不顾招标文件的规定按照自己的习惯武断给出评定结论,拒绝接受主场的解释,这些都给招标人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副場的招标监管部门虽然有规范评委评标行为的职责,但很难真正管理到位。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远程异地评标的质量反而不如本地评标,失去了“异地评标”的意义和价值。
2014年,该省某市的一个大型地下隧道工程采用了远程异地评标方式开标,结果抽取到了该省某一个从未有过地下隧道工程项目地区的评委参与评审。这种“盲选”出来的评委虽然程序符合规定,但是他们的专业技能、经验水平都难以保证,评审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3.3 制度设计不完善,主观能动性不强
某省在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中想了不少对策,但是制度设计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部分地区主观能动性不高。
由于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一般都是技术难度比较大的重大项目,评标办法比较复杂,投标家数也比较多,评标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通常平均评标时长在6~7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2个小时,为此不得不启用“隔夜评标”设施或者临时封标次日再评。各地的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提供长时间的值守服务,频繁加班成为常态,这对于场地有限、人手紧缺的交易机构而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例如,该省部分地区有较高频次的远程异地评标需求,而其自身因评委数量有限却较少对外提供服务,这就造成了主、副场之间服务供给与输出的不对等性。一些地市,几乎每周都有三场以上作为副场向外提供服务的情况,而作为主场,需要其他地区提供副场服务却不多,有时一个月只有一两场,主、副场需求比不到1∶4,换言之,付出与需求、奉献与索取严重失衡。一些地区疲于应付评审需求不得不临时关停机位,但这样一来,其他地区被抽中的概率更大,最后也不得不关机了事,造成恶性循环。省级主管部门曾发文提议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远程异地评标监管服务人员定期轮岗、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加班补助或调休的等方式解决经常加班的问题。事实上,受到财经纪律约束,这些规定“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成为“空头支票”,交易中心一線工作人员长期超负荷加班却没有相应的补助待遇保障。
4 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的思考和建议
远程异地评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和健全的监督考核体系,因此要聚焦问题,统筹考虑,科学谋划。
4.1 扩大评委来源,建立大范围、跨区域合作机制
远程异地评标首先要扩充评委来源,变局部“小远程”为广域“大远程”。只有评委资源足够丰富,可供选择的区域足够多样,他们被“围猎”、“公关”的可能性才会更小,才能从根本上体现“远程评标”的优势,真正有效地杜绝“人情标”、“关系标”。2023年4月11日,江苏和安徽联合组织了首次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试点,连云港、启东、宜兴、合肥四地的评标专家协同完成了评标工作。这是大范围、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4.2 调整适用范围,还招标人以自主权
当前,我国在政务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举措,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也开始逐步推行“招标人清标”、“评定分离”等充分保障招标人权益的新政新规。因此,要适当保持远程异地评标制度的弹性,增强灵活性,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政策导向,把是否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的选择权还给招标人。招标人作为项目招标主体,经过科学的评估,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评标方式。
4.3 完善制度设计,充分激发各方交易主体的积极性
在优化远程协调系统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对于交易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超出工作时限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应当支持发放一定的加班补助并适当安排调休。进一步改进监督考核办法,对于提供超比例服务(即主副场服务比例超过一定限度的)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评优评先工作中予以适当倾斜。
4.4 强化标后评估,积极推行评审质量评价制度
评审质量的优劣是决定采用何种评标方式的根本出发点。要建立科学的评标质量评价方法,对远程异地评标的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利用对比分析等办法,综合比较本地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两种评标方式的优缺点,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为后期进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5 结 语
远程异地评标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评标质量,规范评标行为,在特定的阶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远程异地评标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推行,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特别是近三四年以来,我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逐步完成整合,不少地方正在加速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多数是将它作为一种亮点特色来宣传推介,鲜有对其实际价值的深入评估,这就有舍本求末之嫌。我国应当正视远程异地评标的不足和缺陷,充分调研、论证,在制度设计、机制体制、统筹协调、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把这项工作的积极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不断提高评标工作的公信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史东波.关于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的建设与思考[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23(3):50-52.
[2]陆大枋.论远程异地评标在实际评标阶段的意义与作用——以xxx远程异地评标实践为例[J].招标与投标,2023(3):60-6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