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形势分析――吉利汽车篇
进入12月,汽车行业也到了每年一度的盘点全年,谋划明年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的2023年,不但是众多车企心心念念的理想与目标达成之年,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早在5年前,甚至更早,业界内外都对2023年做了不同的展望或预测。那么,2023年在即,这些展望或预测能否实现,是不是有较大偏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从11月19日起特别推出有关“十三五”收官的系列报道,今天起,我们分两次来看一看业内机构对2023年汽车行业的期望,与目前的行业实际相比要有多大的超越?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将达2877万辆——中汽研
2015年10月15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2015信息交流及业务发展研讨会》上预测:未来几年,汽车市场年均增速为4%左右。到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为2877万辆。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并不如这一预测般平稳。继2016年首次迈入2800万辆的门槛之后,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提前超过了2877万辆的预期。但是,2023年,汽车生产2780.92万辆、销售2808.06万辆,增速分别为-4.16%和-2.76%;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044.4万辆和206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4%和9.7%,降幅进一步扩大。
中汽协最近表示,如果没有强势的政策补贴支持,以及拉动市场的刺激政策落地,汽车产销全年下滑5%已经是十分乐观了,即全年产销量最高为2641万辆和2668万辆。因此,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想要实现2877万辆,产销量增幅均需达到10%以上。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200万辆——中汽协
2023年5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研究小组发布的《从数据看市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能、销量和市场分析》认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0-170万辆,2023年将达到200万辆。
过去几年,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自2016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连续三年销量增速达到50%以上。然而,随着今年6月底的补贴退坡,使得新能源车销售遭遇“四连降”,且降幅不断加大。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仅为98.3万辆和94.7万辆,累计增速为11.7%和10.1%。7月,中汽协将新能源车目标下调至150万辆,在9月数据发布会现场又指出,全年甚至可能仅完成130万-140万辆……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新能源发展受挫,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问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品可靠性不如燃油车等都制约了新能源车的发展。
即便今年产销量能够达到140万辆,2023年新能源车要完成销售200万辆,增速还需达到42.85%,对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也是不小的挑战。
2023年,中国豪华车市场规模超300万台——普华永道
2014年,普华永道Autofacts预测,中国市场的豪华车(高档车)普及率将超越成熟市场10%的平均水平,在2023年达到逾300万台。当时,豪华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汽车制造商持续将目光投向中国。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豪华车市场也在近两年实现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豪华车市场销售276.45万辆,同比增长10.45%。从今年前9个月来看,豪华车累计销售210万辆,ABB中仅有宝马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二线豪华品牌仅有雷克萨斯实现两位数增长。整体来看,豪华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多位市场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对市场前景保持谨慎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开始,豪华车品牌纷纷布局电动车市场,11月8日,奔驰EQC正式上市;奥迪e-tron也于11月18日上市,这无疑会为豪华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明年豪华车实现300万辆的市场规模提供新动能。
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形势分析――吉利汽车篇
2006年,中国入世五周年。
五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惊鸿一瞥,然而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来说,这五年迈出的步伐比过去五十年还要大、还要远……
这五年,以“6+3”为代表的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翻云覆雨,跑马圈地,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五年,以“一汽、上汽、东风”为代表的“国字号”汽车集团,一身“世袭贵族”气派,在与世界强手过招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这五年,以长城、吉利、奇瑞为代表的“草根阶层”,不甘随“大国游戏”起舞,在“四面楚歌”中奋起绝地反击,未来能否成就霸业,未为可知。
……
5年时间,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还远未结束!
本期推出的“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形势分析”系列报告,是北京源流汽车营销咨询公司独家推出的《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图》的基础文字稿。《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图》是源流人十年从事汽车市场研究的智慧结晶,它将汽车企业合作模式、股权结构、市场份额、销售渠道、服务网络、区域优势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指标,与“地图”这一战场不可或缺之物结合在一起,将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竞争态势通过清晰的图示、简单的文字描述,完整而形象地呈现在决策者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确实是汽车企业高层领导“指点江山、决胜千里”的利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出自春秋战国时代、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图》要达到的至高境界,希望每一个欲成就汽车霸业的老总:一图在手,成竹在胸!
广汽集团作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集团,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比邻港澳,交通便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构成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产业布局。目前,广汽集团已经与日本本田、丰田、五十铃和韩国现代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03~2005年,广汽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428亿元、477亿元,平均增幅在33%以上;分别实现利税87亿元、111亿元、112亿元。通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广汽集团综合实力已经排在一汽、上汽、东风之后列全国第四位。另外广汽集团的开放和改革意识也令人称道。1999年广汽引进的雅阁[综述 图片 论坛]品牌是当时国内首个生产即采用与世界同步技术的车型品牌,广州本田也因此成为第一家将国际同步车型引进中国的汽车企业,同年广州本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及信息反馈于一体的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2003年9月8日成立的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汽车企业。2005年6月28,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整体改制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2006年7月25日第四届广州国际车展上,广汽集团三大板块全面出击:广州本田与广州丰田联袂展示广汽集团在乘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发展后劲;广州五十铃、骏威客[综述 图片 论坛]车、羊城汽车联袂展示广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另一片天地;广汽投资的十余家零配件企业联袂展示广汽集团在汽车配套领域的深厚功力。从目前集团的发展目标来看,计划在2010年实现产销110万辆整车,初步勾勒出了一个国际化汽车集团的轮廓。
从目前广汽集团乘用车产品布局来看,虽没有国内三大汽车集团那么丰富的产品线分布,但是旗下的一些产品在国内同级汽车中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唯一的缺憾就是属于广汽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几乎没有。目前广汽集团主要收入来源靠乘用车产品。而提到广汽乘用车就不能说堪称中级车标杆的本田雅阁和今年刚上市的极具冲击力的丰田凯美瑞[综述 图片 论坛]。
2006年6月27日广本第50万辆雅阁下线,距离1999年上市只有短短7年时间,更是创造了国内市场中高档车型连续19个月保持销售冠军的傲人佳绩。9月19日广本二厂落成投产,标志着广本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广本拥有雅阁、思迪[综述 图片 论坛]、飞度[综述 图片 论坛]、奥德赛[综述 图片 论坛]四个子品牌,在行业内首创了“四位一体”的销售服务模式。广本雅阁的成功秘诀简单概括就是十六个字:“外形时尚、技术领先、内饰精致、性价比高”。它是第一个引进生产与世界同步车型的品牌。广州本田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制造工艺”、“严格的品质控制”以及“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另一个“四位一体”模式。
2004年9月1日广州丰田成立,广汽和丰田各占50 % 股份,注册资本13亿。2006年7月27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迎来了第10000辆Camry[综述 图片 论坛]凯美瑞的下线,而距离6月17日上市才短短40天时间。凯美瑞的高调上市,给中高档车市场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原本争夺激烈的中高级轿车市场竞争更趋惨烈,各竞争对手纷纷拿起价格战的武器抵御冲击,连标杆雅阁的最低价格也都跌破了18万元。凯美瑞能否象雅阁那样创造历史还有待时间检验。另外,凯美瑞和雅阁自家兄弟相争,对广汽的利润收益也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广州本田36万辆产能在9月底的扩张顺利完成,围绕着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和东风日产的广州汽车板块三大整车厂新一轮博弈正在酝酿启动。据悉,广州丰田正在酝酿启动第二工厂,届时广州丰田将建成一个丰田全球“模范工厂”的第二工厂。此外,未来整体产能将超过50万辆的广州丰田,其今后在丰田的中国战略中将承载着50%的重任。有内部人士透露,广州丰田已确定投产第二款车型,这将是一款小型车。
目前,广汽乘用车板块已拥有超过60万辆的产能,已经成为我国乘用车市场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
在今年8月17日公布的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名单中广州“意外”地名落孙山。同样,在44家“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里也没有广州企业的身影。广州没有企业入围与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在选择出口基地时采用的测评标准有很大关系。在对申报出口基地地区的考察评审中,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占当地市场的份额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去年广州生产的轿车仅次于上海,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轿车出口则居首位。然而,广州至今都没有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这已成为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尴尬。
为解决自主品牌的问题,2005年广汽一次性注资2.6亿元于羊城汽车,新上任的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表示,商用车将成为广汽集团自主品牌研发的重点。2006年7月11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整合羊城汽车、骏威客车等商用车资源,弥补商用车短板。此举被认为是广汽集团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一步。
广汽已着手自主品牌的研发,“十一五”期间有望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目前,广汽集团正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设立自主研发中心,希望能在商用车领域“有所作为”,广汽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开始为其研发具备先进技术的全新车型,并将在今年推向市场。按照广汽集团“十一五”规划:在自主研发及自主品牌方面,广汽集团提出要创建和培养广汽集团的知识产权品牌,争取到2010年整车产品销量中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贡献率达到25%,并努力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实现自主研发与品牌的重大突破。
涉足汽车服务领域
2006年3月28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和日本爱和谊保险公司在广州签署合资合同,共同出资设立广州广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出资比例为:广汽集团50.2%,广汽商贸24.9%,爱和谊24.9%。而广爱公司的设立,其目的就是瞄准不断扩大的汽车用户保险市场。广爱公司由此成为广汽集团进军汽车金融领域的第一步,未来广汽集团还将设立保险公司以及汽车金融信贷公司,从而完善广汽集团在整车、零部件、研发、商贸、金融五大板块的产业链布局。
谋求境外上市
在东风汽车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后,国内汽车集团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上市的大背景下,广汽上市的计划自然也会在其高管层的规划中。广汽集团上市构想早在2002年就已传出,不过去年下半年后显示出加速迹象。原先广汽集团旗下广州本田、广州丰田、骏威客车等数十家企业也均被纳入广汽股份中;去年7月1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广汽股份进入上市辅导期;去年底,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首次对外表示,广汽集团将整合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专用车、服务贸易业务、金融投资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七大板块的资源,进行上市融资,并优先选择境外上市。目前广汽集团已经在香港有一个上市子公司骏威汽车。尽管今年到现在,广汽集团在上市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主要是在等待上市的最佳时机。
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中国汽车业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广汽集团只要根据集团的发展需要,适应国家主张发展自主品牌的大背景,充分利用日系车企的技术优势和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弥补商用车领域和自主品牌这两块短板,势必可以对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形势分析――吉利汽车篇
长安集团诞生于1862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百年工业企业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拥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铃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南京长安”、“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客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的汽车集团.其产业涉及整车、发动机、零部件、房地产等领域;目前拥有重庆、南昌、南京、河北四大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100万辆,年发动机生产能力100万台;拥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长安奥拓、长安沃尔沃、陆风、JMC、全顺等多种乘用车和商务车品牌;产品类型覆盖微客、微货、微卡、小型商务车、轿车、SUV、MPV等高中低端各个领域.2005年,长安集团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0.96%,微车市场占有率37.61%,汽车产销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四、连续六年微车行业第一.2006年1-11月,长安汽车集团共生产汽车563705辆,销售汽车566399辆,其中销售微车343770辆,出口超过14000辆.乐观预计全年产量能突破7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人民币.
长安集团的乘用车产品布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长安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品覆盖乘用车高档、中高档、中档、经济型和微型车各个细分市场的企业集团,2005年汽车产销量排名全行业第四,微车领域排名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新“大三角、小三角”战略成功实施密不可分.
新“大三角”战略实施―联姻铃木、福特、马自达,丰富企业产品线
为了加强自身在微车领域的实力和地位,1993年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与世界著名的微车生产商日本铃木公司结盟,合资组建了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年便形成了年产5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1995年奥拓轿车15万辆项目获得国家批准.至此,长安铃木的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开始迅速向微车行业的领导者地位靠拢,随后相继推出了长安奥拓、铃羊、雨燕等产品,2006年11月又成功推出全新轿车产品――天语SX4.长安奥拓和羚羊以其方便灵活、省油安全、品质优良、价格经济实惠的独特优势,从众多国产微型轿车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近几年我国微车中最为畅销的车型之一.为了丰富长安铃木的产品种类,同时看到中国经济型轿车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2005年上半年铃木公司推出了第三款经济型两厢新车雨燕(swift).作为铃木公司的全球战略车型之一,雨燕自然希望能在中国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场上分到一杯羹.虽然其上市后便获得不少业内专家及媒体的好评,并获得当年的多项汽车奖项,但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雨燕的总销量只有区区9000多辆,其市场表现令人失望.与此同时,奥拓和铃木2005年的销量同比前一年也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为了扭转颓势,2006年初,长安铃木率先对旗下的三款轿车进行了价格调整,而随后的市场表现比较令人满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9月长安铃
木销量为8.61万辆,同比增长100.5%.11月份天语SX4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这是长安铃木推出的第一款中级轿车,竞争对手锁定为东风标致307、赛拉图、花冠等车型,其市场定价10.5-13.7万元.从奥拓、铃羊、雨燕到“天语SX4”,长安铃木终于在2006年岁末完成了从微车到中级车的 跳.这也充分体现了长安集团“要逐步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的领导者,进而冲击中级轿车市场”的战略意图.
如果说和日本铃木公司的合作是为了成就其在中国微车领域的“霸主”地位的话,那么与世界汽车巨头福特汽车公司和马自达的合作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2001年4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长安福特成立21个月后,首款产品“福特嘉年华”就隆重下线,这也突破了行业的标准建设速度记录.2004年2月,04款全新福特蒙迪欧在桂林正式亮相.6月,福特蒙迪欧2.5V6旗舰上市,并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中高档轿车市场的性价比新标杆.同年10月,福特汽车和长安集团协议共同出资10亿美元,将长安福特的年产能增加到15万辆,并在南京建立第二个轿车厂,设计年产能16万辆.2005年4月,长安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三方协议共同出资30亿元人民币在南京新建“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工厂”,计划于2007年初正式批量投产,初期年产能为35万台.2005年9月,长安福特第三款全新车型――福特福克斯三厢上市.2006年3月,马自达汽车公司参股长安福特,股权重组后的长安福特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为:长安50%,福特35%,马自达15%.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生产基地的年产能进一步扩大到20万辆,其中部分用来生产马自达3轿车.至此,长安集团又拥有了一款新的中级轿车产品马自达3.虽然此产品在2006年上半年投产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被迫停产了,但在国家发改委2006年10月1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新车目录中,马自达3仍名列其中.这也意味着停产大半年的马自达3正式确定复产,只是时间问题.2006年8月,福克斯又乘势推出两厢产品,企图进一步抢占国内两厢中级轿车市场.另外,全球第三大高档车品牌沃尔沃国产的计划也在长安集团顺利实现,2006年7月沃尔沃S40已在国内上市.至此,长安集团的轿车产品已完全覆盖高、中、低和经济型各个细分市场,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延伸.
长安集团的生产布局
新“小三角”生产布局―新建河北、南昌、南京三大生产基地
东扩战略―成立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2000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东宇汽车工业集团合资组建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发展方向是长安集团的乘用车生产基地,也是长安集团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现已改造形成了紫金和溧水两个生产厂区,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目前形成了年产近20万辆的生产规模.长安CM6和长安“镭蒙”等车型都是先后在此下线的.2007年南京长安的产销目标为30万辆,2010年为40万辆.
北扩战略―成立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长安胜利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建的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辆微卡在成立之日即顺利下线,标志着长安汽车北方地区的微车生产基地正式建成.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占总股份的42%,河北长安胜利公司拥有20%的股份,该厂初期设计了3万辆微卡的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河北长安已经形成了15万辆的产能规模.据统计,2006年1-10月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共生产汽车117918辆,同比增长44.7%;销售汽车109641辆,同比增长43.5%.截至2006年11月,已接出口订单10421辆,河北长安已成为长安集团的商用车生产和出口基地.
进军中部―成立江铃控股
2004年10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因此而拥有了陆风基地、江铃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小蓝工业园三大生产基地,产品包括陆风X6、陆风X9、陆风新饰界和陆风风尚四大系列乘用车及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顺”商用车(轻客)、JMC轻卡等系列车型500多个品种.陆风基地占地面积为270亩,已具备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并预留了扩建10万辆整车生产的持续发展能力.小蓝工业园生产基地占地1200亩,规划一期产能5万辆,2009年二期建成后将形成10万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陆风风尚,在2006年5月18日成功上市,使陆风品牌产品线由单一SUV扩展到更为宽泛的乘用车领域.由于陆风风尚采用了轿车的底盘,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们前期对陆风不久将会生产轿车的猜想.根据江铃控股规划:“十一五”期间,小蓝工业园新基地就会生产乘用车,江铃汽车的商用车谱系会进一步扩展,在“十一五”期末形成30万辆的产能规模.
长安汽车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目前汽车产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却无法掩盖中国车市自身的虚弱.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合作可以说进行的是如火如荼,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却没有从外方企业学到真正的核心技术.目前,只有一汽,东风、上汽等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正力图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作为中国汽车行业产销第四的长安集团,多年前就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扛起自主品牌大旗的一员.
从2000年开始,长安就与意大利、德国顶尖的汽车设计、发动机设计公司积极展开了合作,但直到2001年底CM8车型研发的全面启动,长安才算真正开始进入“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新阶段.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长安汽车已经走过了从“跟随”到“合作”再到“自主”的道路,其发展速度令人感到惊奇.
2001年,长安成立博士后工作站;2003年,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海外研发分院,并相继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建立研发工作组,目前拥有近10个欧洲合作伙伴;2004年,设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分院,成功推出了CM6、CM7、CM8三款乘用车;2005年,推出了具有轿车底盘的CV9;2006年11月推出了首款轿车“长安奔奔”.如今,长安已拥有2000多人的科研开发团队,其中博士、博士后以及高级顾问专家50余人.目前,长安的自主产品谱系趋于齐全,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到2008年底,CV6、CV7、CV9、CV8、CM5等6个平台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将全部开发成功,同时还有右舵车、AT/MT等技术开发.可供出口的产品包括了微车、轻卡、皮卡、SUV,以及1.0-2.2L的轿车、1.6-2.2L的MPV等.HEV混合动力汽车也将逐步推出.
据长安集团“十一五”规划,长安集团在
为提升产能规模,长安汽车通过北上成立河北长安,东拓组建南京长安,中进成立江铃控股;与国际行业巨头福特、铃木、马自达成立合资公司.目前,长安集团全新的“大三角,小三角”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积极与国际汽车巨头紧密合作的同时,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安集团的领导层审时度势的提出了“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的全新战略方针和“十一五”规划.按规划,到2010年,长安汽车集团整车产能将接近180万辆,发动机产能超过180万台,其中自主品牌汽车的比例要超过50%,力争实现产销汽车150万辆以上,海外销量8万辆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产销量占公司汽车产销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长安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总占有率要达到15%,其中轿车、微车和商用车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有率要分别达到13%、38%和6%以上,微车保持市场占有份额第一的位置.
长安集团的“十一五”规划,描绘出了长安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共同的美好前途,也充分展示了长安集团对未来的信心与决心,相信在福特、马自达、沃尔沃“三驾马车”的驱动下,长安集团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与未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