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学习心得
校车事故今年已经好几起了,而且事故原因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新闻报道的文字也近似到让人哭的地步。不用说,教育部马上又下通知,紧急排查中小学校车安全隐患。光今年就排查过不止一次,下通知也不止一次。结果怎么样呢?相似的事故还是一再发生。所以,教育部的通知只能起一个警示的作用,于事故的真正原因起不到太大的效力。
我们可能都清楚,每次事故都是在县与乡镇之间这样的农村地区发生。作为一个乡镇结合部工作多年的教师而言,我太了解这些上学的孩子们情况了。
事故原因我不能肯定,但学生上学的状况我多少了解一些。现在农村学校由于布局调整,特别小的学校都合并了,那些撤校的村子里的孩子们只能到外地上学。或住校或坐车上学。我所在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这种情况,学校没有住宿条件的,孩子们有的住在私人办的接送站,有的坐校车,一年级的孩子就离开父母开始住接送站或在学校住宿,看着真让人心疼。
那么,是不是这些孩子都是村子附近没有学校吗?也不尽然。有的是因为学校撤并没有了,有的是村里有学校或附近村子有学校,但家长认为农村的教育条件、师资都不如城里,想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于是也有择校进城读书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的。
那么除了住宿的学生,外出上学的孩子就得坐接送车了,也就是所谓的校车了。有的网友不理解,说是三番五次出事,孩子的家长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坐超载的车?不是农村人的命不值钱,而是他们的确穷,贫穷再加上观念的原因,导致他们对安全这一块忽略了。不坐超载车,就得多掏好多钱,不然按正常核载的车,送学生的车怎么挣钱?所以就产生了超载。这是超载的主要原因。
那么,政府一声令下,坚决治理超载是不是就能杜绝事故发生了?也不尽然。治理校车超载肯定有效果,但并非完全有效。因为你治了校车超载,还有非校车超载呢。你治了非校车超载,还有疲劳驾驶呢。总之,交通事故这个杀手的确要好好治一治了。教育部的通知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实在是太乱了,尤其是小城镇的交通状况更差。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其二。
其三呢,现在的司机普遍素质差,二把刀司机太多。交通部门监管有点偏离安全为主的原则,以罚款为主,以教育为辅,以罚款代管理,这也是原因之一。
这么多的问题不解决,教育部下多少通知都是白搭。
校车安全学习心得
为了维护幼儿园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校车司机、全体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乘坐校车幼儿的人身安全,11月中旬,我们宏城幼儿园组织跟车教师、大班、中班、小班教师在幼儿园里统一学习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这次学习,使我深有感触。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幼儿园安全工作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倡导“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今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懂得安全政策,重视安全问题。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幼儿园是不合格的幼儿园,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园长是不称职的园长。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管理是否落实,关键在于园长,园长起着主要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园长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幼儿园要抓好安全工作,光有园长高度重视还不够,还要动员全体老师的力量,来共同抓好安全工作,这就需要幼儿园安全管理必须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并贯彻落实,我认为,幼儿园要成立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和执行、处理、记录、考核等学生、班级的安全工作。最后幼儿园要处理好 “安全”和 “教学”的关系。要以“教学”为中心,“安全”为前提,只有幼儿园不出现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抓好教学工作,“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抓安全工作也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如果幼儿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幼儿园园长及相关教师就很难稳定下来,就要忙于处理事宜,也会给其他教师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从这一点看应该说“安全第一、教学第二”。
通过学习,使我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幼儿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必须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校车安全学习心得
有幸参加xx年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感触颇深。
一、教育部举办此次专题培训,很及时,也非常必要,对于各地做好校车安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出台,领导也作了重要讲话,先进省市作了经验介绍,如此轰轰烈烈,但愿始终如一。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盲目撤并学校,不能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导致了学生乘车的需要;教育均衡发展一纸空文,择校风愈演愈烈,村级学生流向乡镇,农村学生挤进县城,也导致了大量学生需要乘车。
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有了校车,“村村通”道路上跑校车,又怎能保证安全呢?
五、有了条例、有了政策、有了经验,关键要当地领导重视,并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落实、开展工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