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灯光教学设计篇1
第1课时说说我的好朋友教案
第1课时说说我的好朋友
课题说说我的好朋友
单元1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4
学习目标
1.懂得友谊给人以温暖;
2.知道如何才能交到朋友;
3.通过和好朋友的故事分享,进一步体验获得友谊的快乐
重点
友谊给人以温暖
难点
理解如何才能交到朋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找朋友》
问题:我们小的时候会玩找朋友的游戏,你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和大家说说你的好朋友吧!
今天我们就学习《说说我的好朋友》
学生活动:听歌曲,感悟歌曲中的意境
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同学们对好朋友的向往之情,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师:向全班同学描述好友的特点,但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好朋友之间总有说不完的开心事,你能说出来你们的开心事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进行总结:
与好朋友在一起总是开心、美好的。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
一起上学的小朋友
一群正在踢足球的小朋友
一起学习的小朋友
一起讨论的小朋友
帮助他人的小朋友
提问:
他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一起上学,有的是因为一起玩,有的是一起学习而成为了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是谁?说说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阅读P4阅读角
教师提问:
故事中,晓宁带给主人公哪些香甜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
你平时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肯定也发生了很多香甜的事,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从大家分享的香甜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友谊总是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感受到真情的存在。
孩子们,还记得语文课里学的绕口令《小华和胖娃》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多媒体播放绕口令。
学生齐读绕口令:
小华和胖娃,种花又种瓜。
小华会种花不会种瓜,
胖娃会种瓜不会种花。
小华教胖娃种花,
胖娃教小华种瓜。
小华学会了种瓜,
胖娃学会了种花。
师:通过这个绕口令,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华和胖娃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就是这样的,他能够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关怀,给你温暖,能够在你最开心的时候分享你的快乐。
多媒体展示P5图片
教师提问:你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朋友。
各小组回答后教师总结
不能嫉妒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
有了好东西要学会一起分享
不要看不起别人,要学会尊重他人
不要欺负弱小,要与同学友好相处
提问;
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幻灯片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信任、帮助,彼此之间友好相处。
孩子们,用真情表达出来的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语言。作为你们的朋友,我也要把我亲手绘制的一张友谊卡送给大家,里面写着我的心里话。
展示卡片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说自己和好朋友的开心事
学生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内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后发言
学生观看齐读
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言
学生讨论
小组长发言
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对成为朋友过程的认识
学生分享,提升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提升学生的自互帮互助意识
帮助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与帮助会让友谊更美好
帮助学生学会与朋友相处之道
升华情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谈论了朋友的话题,我们知道与好朋友在一起总是开心、美好的。友谊总是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感受到真情的存在。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信任、帮助,彼此之间友好相处。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好朋友
友谊的力量
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学会与朋友相处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灯光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
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们共同的家园
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
思考举例:
(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板书: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在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板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出示材料: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请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这次讨论会写出主题发言要点。
小结: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实现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那么,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一下,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的资源国情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灯光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灯光教学设计篇4
1基于学生生活视野设计新实验,助力课堂教学
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实验开发,为化学教学增添“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其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走向高效。因而,教学中联系生活,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案例3]“移动水滴”与“弯曲水流”“移动水滴”:把一张蜡纸铺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废旧眼药水瓶吸上一些水,分散地往蜡纸上滴上4~5滴水,取一根牙签用水蘸湿,让牙签的末端接近(但不要接触)这些水滴,观察发生的变化。“弯曲水流”:用一尼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或与未充气的气球摩擦,打开水龙头并调节使水流变得很细但仍能保持连续,让气球或梳子的齿子接近水流,观察发生的变化。上述实验安排在“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的教学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实验。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却做得不亦乐乎,其效果比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好得多。还有“原电池”的教学前也可以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并带回课堂进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案例4]“滴水生火”、“吹气着火”与“不着火的纸张”“滴水生火”:取一团脱脂棉,加入3勺过氧化钠并包裹紧,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不足10s就会着火)。“吹气着火”:步骤基本同上,不同的是将滴水换成了用玻璃导管吹气,也可用平时的饮料管,但一定要用粗的那种。吹气时,注意导管要伸入棉花内部,同时吹气要平缓。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基本上吹气5~10s脱脂棉就会着火。“不着火的纸张”:在一张干燥的滤纸半边撒上NaHCO3粉末,将滤纸点燃,观察现象。发现没有覆盖NaHCO3部分的滤纸被点燃了,而覆盖了NaHCO3的部分没有明显的变化。上述实验是为“钠的化合物”教学的课堂导入而设计的,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过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生活化的包装,是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它基于学生“燃烧与灭火”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把几个矛盾交织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家中炒菜时不慎致油锅着火为例,向学生征询灭火的正确做法:①浇水;②倒入青菜;③放入大米;④撒入面粉;⑤倒入食用油;⑥盖上锅盖。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发他们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阻燃剂的成分等的深度研究。
2将实验探究引入生活领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模拟、验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理解、领悟化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案例5]衣物上铁锈的去除和家庭常用的消毒剂可选择醋酸、草酸、维生素C、鲜柠檬等材料,用沾染铁锈的白色棉布模拟实验。利用家中常用的消毒剂(如双氧水、高锰酸钾、碘酒、84消毒液、酒精、醋等),查出铁锈的主要成分,并设计三个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成果。[案例6]月饼包装盒中“脱酸素剂”成分的探究初步实验观察是否能吸氧———猜测并验证成分中有铁粉———上网搜索资料,进一步通过实验确认成分———制取活性铁粉———自配“脱酸素剂”模拟实验。案例5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学以致用,使学生加深了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还从中悟出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消毒剂、洗涤剂等日化产品不能随便混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以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6学生在经历一番“折腾”后,收获颇丰,初步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步骤,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得到提升。教师除了精心设计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活动,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如用地沟油制肥皂、酿造葡萄酒等。学生在“做中学”,不仅认识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原理,而且还自己动手获得了有用的化学品,他们会感觉到化学不再是一堆枯燥的方程式,变得鲜活可亲起来了。这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来自于《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使实验成为“生长点”和“助推器”,激活了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也使实验教学目标从训练学生的机械操作技能和解题应试能力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来。因而,它符合新课程改革方向,有待于广大化学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灯光教学设计篇5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烧时有可能会溅起来,从而引起边上的红磷燃烧,导致出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歧义,认为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一样,达不到教材中实验希望达到的要求.
2、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引起人体的中毒.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通过我对实验的实践与探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地方的改进:
1、用两根试管代替铜片,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到试管里面进行反应.这样可以把试管放入热水中,加快反应的速度.
2、在装有白磷的试管壁放入用氢氧化钠沾湿的海绵,这样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试管,烧杯,海绵,白磷,红磷,氢氧化钠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图4P+5O2=(等号上方标条件:点燃)2P2O56NaOH+P2O5=2Na3PO4+3H2O
六、实验过程
1、取两支试管A、B,向A试管里装入适量的红磷,放入圆孔内.
2、用镊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试管里.
3、向B试管壁上放入海绵,蘸好氢氧化钠溶液,把试管放入圆孔内.
4、把A、B两支试管放入烧杯里,向烧杯中注入80℃的热水.
七、实验效果热水注入烧杯后不久,B试管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里充满白烟,过段时间,白烟慢慢变淡,导管口没有白烟冒出.A试管里的红磷没有燃烧.
八、自我评价本实验是在原改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采用试管代替铜板,有效的解决了反应时间比较长,白磷引燃红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操作相对而言属于比较简单的.特别是氢氧化钠的采用,解决了一些改进实验对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处理的不足.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简易实验装置,争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对于定量性实验还要考虑系统误差小。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优点: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方便,装置可循环使用,可用于老师演示,也可用于学生实验,克服课本中的原材料的限制,避免操作过程中用捆气球等复杂操作,而且密闭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适用范围:适合一切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也可用于液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原理:利用固体与液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注射器中可以推动活塞运动,便于直观观察现象,测量又准确。
实验用品: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锥形瓶、注射器、橡皮塞、镁条(或锌粒、大理石等固体)、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操作:
⒈准备实验用品。
⒉调平天平。
⒊装入药品。
⒋称量反应前的质量。
⒌固体与液体反应,并观察现象。
⒍称量反应后的质量。
⒎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⒏整理,清洗,复位。
实验装置再利用:
也可在做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再用一支注射器取浓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瓶内,再进一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