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中被选进课本的古诗文选录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诗经》中被选进课本的古诗文选录
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WwW..com
猗〔yī〕与那〔nu〕与:猗,盛美。那,美好。一说猗那同婀娜。
鼗〔to〕鼓:一种摇鼓,类似俗称的拨浪鼓。
简简:鼓声和谐而洪大。
衎〔kn〕:和乐,愉快。
汤孙奏假:汤孙,商汤之子孙。假,大乐,一说升堂之乐。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渊渊:击鼓声。
嘒嘒〔hu hu〕:奏乐清亮之声。
庸鼓有斁〔y〕:庸,同镛,大钟。斁,盛大貌。
奕:美好,一说娴熟。
夷怿〔y〕:和悦,愉快。
作:指创制礼乐文化。
恪:恭敬,谨慎。
顾予烝尝:顾念,一说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将:扶助。
【翻译】
不仅优美且盛大,设置好我的鼗鼓。奏鼓和谐宏大,使我烈祖欢心。商汤子孙奏大乐,使我安宁有所成。鼗鼓之声渊渊响,管乐之声嘒嘒响。曲调和谐且清平,与我磬声相和合。汤之子孙真显赫,乐声庄严又和美。大钟及鼓场面大,上演万舞真美观。我有善好之宾客,也很和乐很愉悦。从那古时往昔日,先民即有此礼乐。温和恭敬朝与夕,处事待物皆恭谨。顾念我之烝尝祭,汤之子孙得扶助。
【解读】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商颂》皆是殷商后代祭祀其先祖的乐歌。这首诗即是通过对盛大铺排的乐舞场面,来对殷商历代先祖进行歌颂传扬的。《毛诗序》认为此诗是祀成汤也,且说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商颂》乃是由大夫正考甫整理而成。
全诗共一章二十二句。诗中多运用象声词,描绘了各种乐器合奏的声音,渲染了宏大、庄严、雍容、和雅的奏乐氛围,且说明礼乐文化传承有自,源远流长,体现了当时礼乐、祭祀、政教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
第二篇: 《诗经》中被选进课本的古诗文选录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稌〔t〕:稻子。
廪:粮仓。
秭〔zǐ〕:数词,周代万亿,相当于今十亿。
醴〔lǐ〕:甜酒。
烝畀〔b〕祖妣:烝,进献。畀,给。祖妣,男女祖先。
皆:广,遍。
【翻译】
丰年多黍多稻,也有高高粮仓,粮食上万上亿。酿成清甜好酒,献给男女先祖,以使百礼和恰,降福十分广泛。
【解读】
《丰年》是一首庆祝和祭祀丰年的诗。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存亡和政权的兴衰,所以历来统治者都极其重视农业生产。古人为了获得谷物丰收,常常会向神灵祭祀祈祷,比如社稷一词代表的就是农人常祭的土地神和谷神。此诗共一章八句,诗中写丰收之年的酿酒祭祀、庆祝祈祷活动,洋溢着欢快喜乐的氛围。
第三篇: 《诗经》中被选进课本的古诗文选录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鸟鸣声。
从:此指从死,即陪葬,后同。
子车奄息:子车,复姓,后同。奄息,与后文仲行针虎同为人名。
维:通惟,只有。
特:杰出人才。
慄〔l〕:同栗,发抖,打颤。
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防:抵挡。
御:防御。
【翻译】
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棘树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奄息。只有这叫奄息者,百人中之英杰才。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桑树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仲行。只有这叫仲行者,只身能挡百人攻。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荆木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针虎。只有这叫针虎者,只身可御百人侵。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
【解读】
《黄鸟》一诗,旨在谴责秦襄公以活人殉葬之事。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缪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这段话比《毛诗序》更详细地介绍了本诗的创作背景。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十二句,重叠度颇高,各章前六句仅变六字,后六句则保持不变。各章皆以栖息于木的黄鸟起兴,引出殉葬穆公的三位子车氏贤人。诗人赞美他们是众中英杰,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然而他们却即在惴惴其慄被活活埋葬,诗人在此时对苍天的声声叩问和埋怨,实际上饱含的是对公侯活人殉葬制度的怒斥和控诉。
第四篇: 《诗经》中被选进课本的古诗文选录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
崔崔:高峻貌。
绥绥〔su su〕:舒缓行走貌,一说独行求偶貌。
鲁道:鲁国境内的道路。
有荡:平坦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齐子:齐国的女儿,此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由归:出嫁。
止:句末语气词,无实义,后同。
怀:思念。
葛屦〔g j〕:用葛草编成的鞋。
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五,通伍,并列。两,通緉,一双。
冠緌〔guān ru〕: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庸:用,此指出嫁。
从:相从,随从。
蓺:古同艺,种植。
衡从〔zng〕:同横纵。
亩:田垅。
鞠〔jū〕:放任,恣纵。
析薪:劈柴。
匪〔fēi〕:假借为非。
极:至,此指至齐。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翻译】
南山山势高峻,雄狐踽踽独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出嫁。既然说已出嫁,为何还要思念?葛鞋并列成对,帽穗垂緌成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嫁人。既然说已嫁人,为何还要追从?种麻应该如何?田垅纵横耕耘。娶妻应该如何?一定禀告父母。既然说已禀告,为何还要放任?劈柴应该如何?不是斧头不行。娶妻应该如何?没有媒人不成。既然说已成婚,为何还要至齐?
【解读】
对于《南山》一诗的主题解读,自《毛诗序》提出刺襄公也的说法以来,几乎没有异议。公元前年,鲁桓公娶齐襄公同父异母妹文姜为妻。文姜素与齐襄公有私情,甚至于前年,趁鲁桓公访齐的时机违礼归宁,与齐襄公会面。后来鲁桓公得知实情后斥责文姜,文姜以此告知齐襄公,齐襄公竟然借宴请之机派人谋杀了鲁桓公。此事传出后,各国震惊,齐、鲁两国人民皆以为大耻,齐国大夫对此尤为切齿,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此诗,以讽刺齐襄公荒淫无道的丑行。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前二章第三句、后二章一三句及各章末二句采用了叠咏句式。首章是以齐国的南山和雄狐起兴的,写雄狐行走之貌用了绥绥一词,这与《卫风有狐》一诗完全相同,暗示了此诗和男女之情有关,学者多认为独行雄狐象征觊觎文姜美色的齐襄公。齐襄公之妹已经出嫁鲁国,襄公却贼心不死,故诗人以曷又怀止的反诘予以谴责。第二章以成双成对的葛鞋和帽穗比喻人有常偶,暗讽文姜违背礼法回乡与襄公私合之事,曷又从止一句是对文姜丑行的谴责。第三、四两章借种麻、劈柴等生活事宜,说明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度,娶妻成家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仪规矩,暗讽了鲁桓公作为丈夫,对文姜行为放任恣纵,终究酿成大祸。
本诗句式上主要为四言,后两章杂以五言,部分诗句出现叠韵。全诗兼用赋、比、兴三法,对齐襄公、文姜和鲁桓公三名当事人皆展开了辛辣的批评和讽刺。各章末诗人皆以反诘句总结收束,凸显了本诗的嘲讽鞭挞意味,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