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标签:
时间:
勤工助学(或勤工俭学),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供大家参考。

  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摘要:为了实现勤工助学的全面和全过程育人,本交探讨了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原则和内涵,促进勤工助学育人向大学生自我教育转变。

  关键词:勤工助学 育人体系 贫困生 高校 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G5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29-01

  勤工助学是奖、贷、勤、助、补、减、免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济困和育人的功能。勤工助学的育人体系是高校育人体系的补充,深入挖掘其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贫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和比例有上升的趋势,高校贫困生不仅存在着物质贫困的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和道德缺失。贫困问题可以通过高校资助体系得到减轻或解决,但是“心理”贫困和道德缺失就不是通过简单的资助就能解决的。这需要社会和高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解决。深入挖掘勤工助学本身的育人功能,构建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和道德缺失问题的必要选择。

二、构建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体系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高校勤工助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和职业取向。

  (二)全面育人原则

  体育教学中有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本文讲的全面原则是指大学生德育、智育、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高校勤工助学要发挥其济困功能,更要发挥其育人原则,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三)动机激励原则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理论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高校勤工助学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贫困生的需求和动机,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激励性实现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三、构建高校工助学育人体系的内涵

  以勤工助学实践为基础,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导向,以助学、励志、素质提升和能力增强为目标,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全面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勤工助学的教育培训促进贫困生向自我教育转变,形成自立、自强、自助和谐氛围。

  (一)以勤工助学实践为基础。

  高校勤工助学分为校内和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岗位有劳务型和技能型之分。贫困大学生会逐渐了解社会,也会逐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给予本身一个定位。还会在勤工助学中检验自己的所学并产生职业取向。当大学生们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职业取向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些新的需求并采取一些新的行动。构建育人体系必须重视勤工助学实践活动带给贫困大学生的影响,从中探寻育人与自我教育的因素。

  (二)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导向。

  贫困大学生对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增强能力抱有很大的希望,期望通过劳动来减轻家庭负担,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毕业后能改变家庭落后的状况。笔者对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大多数学生有类似的想法。

  根据激励理论,构建勤工助学育人体系必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以职业规划和就业为切入点构建育人体系正好贴近他们的实际需要。职业规划主要解决“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在勤工助学中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能促使他们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大贫困生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关心他们的就业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帮助他们以及家庭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三)以助学、励志、素质提升和能力增强为目标。

  勤工助学经济上的资助解决的是短期上学问题,相当于授人以鱼;勤工助学育人则是通过励志教育、素质和能力教育从根本上帮他们摆脱贫困,相当于授人以渔。在构建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自立、自强和自我教育的励志教育,使他们对生活不丧失信心。素质提升和能力增强是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摆脱落后面貌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目标的重要依托。

  (四)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

  针对勤工助学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政治、心理、就业、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地培养和教育,建立动态的学习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勤工助学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标,才能把勤工助学育人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五)全面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全面育人是指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智力、才能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全过程育人是指针对贫困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育人。如针对新入学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开展“归因理论”教育,全过程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毕业阶段进行就业教育等。

  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摘要: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资助和育人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双重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功能,结合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以便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和推动勤工助学发展。

  关键词: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优化

  高校开展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同时为其提供自我锻炼机会,防止学生产生“等、要、靠”的不良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功能

  相对于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其他措施,勤工助学是一种全方位、有偿的实践活动,在整个高校资助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缓解经济压力。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酬金的一种形式。酬金根据学生工作量实行按月发放,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负担。

  2.提升综合素质。高校勤工助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在脱离了传统的“说教课堂”的环境中,学生若想按时按质地完成勤工助学工作任务,就需要学会独立解决遇到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倘若遇到的问题较为棘手,则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或是需要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合作,亦或是主动学习所需的相关技能;而当面临多项任务时,还需要学会分清主次、统筹规划各项工作等等。在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中,广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等都有所提升,学生自强自立、艰苦朴素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更是得以培养。

  3.疏导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其自身经济状况和阅历,可能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方言或高科技产品、奢饰品盲区等,不愿与周围同学交流,如此恶性循环,极易产生自卑、自闭心理。通过参与勤工助学,他们找到了与自己接触事物相似、生活经历相仿的工作伙伴,这使他们有共同话题,遇到问题相互沟通,相互鼓励,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对待贫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困难的挑战。

二、高校勤工助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各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活动。尽管如此,高校勤工助学体系仍存在不够完善、育人作用微弱等问题。

  1.岗位比例失调,社会支持力度薄弱

  目前,多数高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均能兼顾管理型、劳务型、技术型等,虽然岗位种类多样,但岗位比例严重失调,一般劳务型勤工助学岗位会占到总岗位数量的75%一80%,部分学校甚至会高达90%,劳务型岗位上的学生一般从事如清洁卫生、递送文件、收发报纸信件和整理书籍等的体力劳动,在岗位上学生并不能发挥其专业优势。而对于学生自行寻找校外的勤工助学,由于考虑到学生安全、待遇保障等问题,大多高校不支持学生校外勤工助学。这又凸显出社会企业很少与学校建立实践平台这一问题,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

  2.工作总时长受限,报酬相对较低

  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意见》中规定:学生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应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每周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劳动的报酬原则上不低于8元/小时,如条件许可,应尽量争取同比稍高的标准。但实际上,一部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大二、大三学生课程相对较少)想通过勤工助学多获得些劳动报酬,但受规定限制,迫使他们会选在在校外兼职,校内的岗位偶尔会出现“有岗无工”的情况。

  3.专职管理人员短缺,育人效果不明显

  由于高校编制问题,绝大多数高校都无法满足原则上按在校生规模1:2500的比例,配备相应的学生资助专职工作人员。校级勤工助学工作负责老师大多同时负责其他资助工作,无法专心挖掘、核实校内外的岗位资源,对于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指导也略显不足;各学院勤工助学工作大多是由辅导员兼管,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的工作者,勤工助学只是其日常繁杂管理工作之一,有时会对其疏于监督、管理,自律性较弱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就会逐渐淡薄。无形中削弱了勤工助学的育人作用。

三、优化勤工助学体系的思考

  高校勤工助学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由学生自身原因,也有的是由学校和社会原因造成的。因此,高校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本着资助育人的宗旨,优化勤工助学工作。

  1.拓宽校内、外领域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要拘泥于学院或行政部门,学校可结合勤工助学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确立一些资金投入较小的项目,如书店、小型便利店等,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经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不同岗位工作辛苦,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此外,学校可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联动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尽早进行工作人生规划;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也能够从中培养所需人才,增强人才储备。

  2.重新认识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育人作用微弱,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区,部分学生仅仅为缓解经济压力而勤工助学,如此被动地参加勤工助学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或是忙于其他工作,对学生疏于管理。为了解决高校勤工助学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他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途径,更是让学生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节俭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使勤工助学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要远远高于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价值。教师要在工作中增强与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危机;指导学生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协调与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勤工助学这一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勤工助学小组

  高校专管人员缺乏,短时内并不能解决,但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勤工助学小组,由小组成员协助组织负责勤工助学岗前培训、日常考核、监督和管理等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勤工助学小组既能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又能缓解高校勤工助学专职管理人员不足的难题,同时还能为学生们提供锻炼他们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4.搭建网络平台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在高校中搭建勤工助学网络平台,家庭经济困难且有意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登录网站进行岗位申请,有岗位需求的用工部门可在系统中找到专业对应的学生,在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定岗。通过网络平台,不仅降低了用工部门和学生的盲目性,而且便于校方统计、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必将日益制度化、系统化,其资助功能与育人功能会在高校内得以充分发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周海林.从育人视角审视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91-93.

  [2]闵磊.浅析我国高校勤工助学现实状况[J].高校论坛,2013(3):170.

  [3]丁媛媛,刘巧玲.勤工助学体系完善与育人功能发挥的思考[J].教育职业,2012(36):178-179.

  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

  摘 要:在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勤工助学已成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对首都11所高校参与勤工助学学生的调研,了解当前高校勤工助学运行现状,探索建立一套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有效运转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发展性资助;勤工助学;运行机制

 研究背景

  当前,高校资助理念已经从保障性资助转变为发展性资助,与以往保障性资助相比存在诸多不同。发展性资助在资助主体上充分重视资助育人的巨大作用,在资助过程中充分重视资助客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资助环境上需要院系及职能部门多方协同配合,在资助内容上重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资助等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在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单一目的,更多的是通过勤工助学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成长与锻炼,获取更好的持久性发展。本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建立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有效运转模式,从而实现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

 高校勤工助学运行机制现状

  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基于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导,高校对于勤工助学的系统管理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在对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资助中心负责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当前高校勤工助学运行机制包括招募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四部分。

  课题组对11所在京高校的勤工助学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其中6所xxx属高校(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抽样率分别为26%和14%,对在京的8所“双一流”高校中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2所“双一流”高校进行抽样,抽样率为25%。参与调查的学校层次不同,涉及7个学科门类,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组对每个高校发放问卷100份,11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74份,回收率97.6%。

  2.问卷基本情况描述

  在所回收样本中,男生占比28.9%,女生占比71.1%,女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主要分布本科低年级(65.6%),高年级仅占34.4%,有更多的低年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样本的学生来源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22.1%的学生来自农村,30.4%来自县级市,25.3%来自地级市,来自省会及以上的占22.2%。学生对于本校勤工助学满意的比例高达93.3%,其中非常满意占28.2%,满意为65.1%,不满意的仅占到6.7%,学生对于勤工助学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

  3.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一,招募机制方面。一是当前多为资助中心为招募主体,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协同配合的招募形式。勤工助学工作是以资助中心(46.5%)或者勤工助学社团(35.9%)为主要招募主体,能够贴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能及时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便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培养。因此,可继续推广此方式。

  二是招募形式多为线上、线下灵活结合的宣传形式。调查显示:学校、学院的通知为学生获得勤工助学的主要渠道(42.3%),此外教师、学生介绍分享(32.1%),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20.1%)等网络信息传播等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模式,而传单和海报(3.7%)、现场活动(1.8%)等传统宣传形式已经逐渐淡出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因此,应该建立以官方通知、朋辈分享、网络传播“三位一体”的宣传形式。

  三是学生对待勤工助学的态度理性而开放。对于时间冲突,是选择社团还是选择参加勤工助学面试,48.4%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41.4%的学生选择“参加勤工助学招聘面试”,只有10.2%的学生选择参加兴趣社团面试,可见学生在面对选择参与的活动时还是相对成熟理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选择。“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勤工助学,怕被人瞧不起”的学生比例仅占6.6%,59.5%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33.9%的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是件光荣的事情”。可见,学生已经将勤工助学视为大学生活中的一项正常内容,能够用平常心来对待。

  第二,管理机制方面。一是勤工助学工资标准较为合理。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时薪应该在10元以下的仅占0.7%,10元~15元的占22.7%,15元~20元的占44.3%,20元以的占32.3%。《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规定勤工助学原则上不低于12元/时。与原来的不低于8元/时相比,勤工助学最低生活工资水平的上涨是符合学生期待和要求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学生勤工助学目的更多集中在报酬上,对其他功能关注较少。52.2%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为“赚取工资,减轻家庭负担”;为提高个人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占31.2%;获取工作经验,为工作做准备的占10.6%;增长社会经验的占6%。超过半数的学生以赚取工资减轻家庭负担为目的,但勤工助学不仅仅是赚取工资进行保障性资助,更应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的锻炼、成长和提升。

  三是勤工助学岗位内容需求多样,现有岗位满足程度有待提升。从学生的性别、年级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于勤工助学相对于校外兼职的优势关注点不同。36.6%学生认为,当前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认为工作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学生占比22%;近80%的学生认为,如果勤工助学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将会退出勤工助学。因此,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要求上,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岗位的量贩式设置,以满足学生需要。例如:低年级学生、女生更为关注岗位的安全性和不用外出而节约成本等,而高年级学生、男生更为关注岗位工作时间的灵活性等。

  第三,培养机制方面。一是过半学校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系统性岗前培训。在调研的11所高校中,近55%的学生表明学校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27.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7.4%的学生认为没有,85.3%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培训,因此应建立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制度。同时,针对学生工作需要及成长发展要求,优化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如办公软件及礼仪(73.8%)、人际沟通(64.2%)、外出团体实践(44.3%)、自信心提升(43.5%)等方面,切实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

  二是勤工助学能够带来学生认知观念上的积极改变。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会带来认知改变上,80.2%学生会认为靠自己的劳动补贴生活费用而感到骄傲,70.6%的学生感恩学校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65%的学生认为这个过程中能力提升能够使我更加自信,54.3%的学生认为能体会到初入职场的艰辛。这说明,勤工助学在推动学生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感恩意识以及奋斗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须加强对勤工助学资源的有效引导。在勤工助学收入的使用上,67.7%的学生将收入作为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仅有13.4%的学生用于提升学习能力,7.6%的学生用于满足自己的一个长久愿望,5.8%的学生用于投资,2.8%的学生用于社交,2.7%的学生用于其他。可见,学生对于收入的主要用途还是在自身生活上的支出,是属于保障型资助,但是发展性资助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可适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勤工助学收入,适当提高学习提升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于金钱的合理投资,培养学生财商。

  第四,激励机制方面。一是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对勤工助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激励。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等人提出组织支持理论和组织支持感的概念,强调了员工所感受到的来自组织的支持和关怀(一种由上而下的组织承诺),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根据组织支持理论观点,组织对员工越重视,越能得到员工的认可。大学生受到学校对其资助越多,越能感受归属感和幸福感。调查显示:69.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给予了足够的激励和重视,对于学校给予的支持较为满意。因此,应继续保持对于勤工助学的重视,对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成长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二是学生对于外在维护因素的需求较高。赫兹伯格(Herzberg,1966年)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两组:一组是内在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责任、升迁、工作本身等;另一组是外在维护因素,包括薪资、成长可能性、人际关系、技术视导、组织政策、行政措施、工作环境、个人生活、地位和工作安全感等。对于“期望从勤工助学中得到什么”的回答中,分别是工资、综合测评加分等物质性、实用性奖励(78.6%),各种社会实践机会(57.4%),各种实习就业机会(55.1%),与师生建立深厚的友谊(53.6%),荣誉称号等精神方面的激励(29.8%)等,排名前四位的均为对学生较为实用性的奖励,这说明学生更加关注在勤工助学的激励过程中的外在维护因素。

高校勤工助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生对于勤工助学满意度普遍较高(93.2%),但勤工助学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朋辈引领作用尚待加强

  当前,学生获得勤工助学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学校、学院的通知,教师学生介绍分享,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而朋辈群体的分享(32.8%)以及对于优秀勤工助学学生先进事迹的宣传(29.1%)对于吸引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较大作用。而社团丰富多彩活动的展示(24%)、往届场面火热的勤工助学学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11.7%)对学生的影响较小。因此,朋辈对于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但当前工作中的主要形式则为自上而下的招募形式。

  2.勤工助学育人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学生视角看所在部门教师,学生对于教师与校外实习单位领导期待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33.5%的学生期待“能够给予更多思想精神方面的鼓励与交流”、29.2%的学生期待“更多的工作指导”、17.2%的学生期待“应该对我有更多的学习生活的关心”、15.1%的学生期待“建立深厚的友谊”、5.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学生对于用人单位教师的期待与校外实习的期待有较大的不同。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思想观念交流”的占21.5%,“教师会给我鼓励”的占20.9%,“对我进行生活关心”的占16.9%,“除了做事,基本没有交流的占”20.4%,其他情况占20.3%。学生期望多方面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但近40%的教师和学生交流很少,这使得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勤工助学培训的有效指导及作用评估较为缺乏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近55%的学生表明学校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85.3%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培训,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对勤工助学培训有一定的需求,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是否对勤工助学进行岗前培训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勤工助学相关培训,即使有高校进行了培训,但对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效果的实施方面尚未做出有效的分析和评估。

  4.对勤工助学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能够激励你参与勤工助学”的答案内容多为激励性的因素,然而在“对于勤工助学中希望得到什么”的回答中多为外在维护因素。双因素理论认为,满足学生的外在维护因素,只能消除其不满意感,而无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在各种因素中,真正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是工作本身。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动力机制,充分挖掘激励因素,即勤工助学本身对于学生的价值意义和成就感。一方面,要注重激励手段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激励因素的内化效应,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高校勤工助学运行过程中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在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为勤工助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以发展性资助理念为引导,增强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动机

  发展性资助不仅是对学生物质上的帮扶,而且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信心、意志品质等的培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内在原因而追求工作目标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更为满意,认为自己与组织能更好地匹配,而且表现得更好。对组织来说,除了提供外部奖励,管理者还要为员工提供内部奖励。管理者应当让工作充满乐趣,对员工给予认可,并支持员工的成长和发展。[2]在勤工助学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不足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认可,支持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长。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示范的重要作用,认为当观察者和榜样示范者在兴趣爱好、价值观和年龄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时,容易使观察者在心理上产生向榜样示范者学习的倾向,尤其当榜样示范者和观察者在某些特点接近时,榜样示范者的吸引力会更大。[3]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朋辈群体的榜样示范及引领作用,增强勤工助学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运用发展性资助的协同模式,挖掘勤工助学在“三全育人”中的载体功能

  发展性资助理念要求在资助过程中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及管理部门等的相互配合协作,而协调控制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规律之一,“所谓协调控制原理,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协调各方面、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发展”。[4]因此,高校勤工助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确立用人单位教师岗位职责,使用人单位、勤工助学主管部门、学生自治组织等协同运行,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贯彻招募、管理、培养、激励全过程,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

  3.以发展性资助为目标,实施勤工助学培训有效性评估

  培训作为勤工助学培养机制的有效手段,与勤工助学满意度有较高的相关性。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不仅要传授技能,而且还要改变工作环境以及支持这些接受培训的学员。[5]因此,应激发参与培训的勤工助学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积极参与培训的良好氛围,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设置贴合工作实际的培训工作内容,切实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并使勤工助学用人单位鼓励学生对培训内容进行积极应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本文系2023年xxx学生资助课题“发展性资助视角下的高校勤工助学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7BJXSZZYB07)、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 励志”资助育人辅导员工作室成果

参考文献:

  [1]谭频.组织支持理论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09

  (9):168-170.

  [2][5]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组织行为学[M].孙健敏,王震,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48,169.

  [3]徐欢,吴国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探索[J].人民论坛,2015(2):208-210.

  [4]王岩,冯爱玲.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J].高教学刊,2023(16):163-164,167.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勤工助学育人案例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孟子》读后感2600字为响应学校传承经典、朗读经典的号召,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起了《孟子》。在这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委一把手)同志们:在市“两会”胜利闭幕,今年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开展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20xx年郊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暨20xx年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以下几个

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的政治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尤其是八年级的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但总体来讲,教学工作进行的还算顺利,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九年级的教学完成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时间虽然较紧,

物流业年终工作总结篇1  担任xx物流保安已经有2年时间了,我负责的是物流中转站的安全稳定,每天都会来到更为上工作,严格要求,闲杂人等严谨入内,对于一些擅长人员都会及时阻拦,保证我们这个中转站不会丢失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相信许多的朋友都在感叹,时间过得怎么会这么快!一年转瞬即逝。如今2023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你做了什么呢?是上学?工作?还是结婚?我们将迎来2023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片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它的媒介是有规律的组织声波一种机械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8篇,欢迎品鉴!小学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篇1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过去了,这一学期我

学前教育发展前景论文在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当中吗,幼儿教育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前景论文!学前教育发展前景论文【1】幼儿教育,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开展我国学校

摘 要:高迪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才建筑师,他极富表现力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奇葩,启迪诸多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他的建筑理念是阿拉伯摩尔风格、民族主义和自然主义等的有机结合。本文结合高迪的典型建筑分析

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清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埋松果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课文第2、下面是小编

2023年婚宴请柬请柬送呈台启谨订于2023年x月x日(星期x)为小儿(女)举行婚宴敬请光临家长敬邀席设:xx酒店xx厅时间:x月x日x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