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3、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缺少足够的认识
学生来之不同的家庭,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不识字对孩子习惯认识不足。凡此种种,导致学生习惯出现偏差。从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在如何养成学习方面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与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细致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主导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三)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
3,案例与反思
4、交流材料
四、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2014年11月—2015年3月)主要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表现出的有关现象,制定方案,初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形成观察、分析等方法、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初步探索,深入实验,搜集资料,重点搞清楚行为养成教育的含义,及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的重大意义。形成阶段性成果适当调整,做好研究过程的记载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实验验证阶段。通过运用实验报告、家长反馈表、个案测评等形式,研究形成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的因素、途径、方法,并在活动中进行验证。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五、主要途径和措施
1、活动育人: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等。
2、课堂育人: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特别是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3、阵地育人:校园文化,板报、手抄报、校报、升旗仪式、广播站,基地教育等,心理咨询,“心语”信箱等。
4 设计主题班会活动
·“做人”主题活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题班会。“中国精神”读书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做了不起的和平一人”主题班会。“小小行动连未来”主题队会等。
·“做事”主题活动:开展了“妙手小厨师”大赛(指一次生活技能);和少先队部门联合发起“环境中的文明行为”主题活动;进行“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主题教育活动等。
• “学习”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童馨阅读”工程,结合思品学科课程利用实践活动课开展“读书好,好读书 ,读好书”主题活动;“珍惜时间”主题活动等。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研究和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学生意识发生了变化,由简单走向复杂;独生子女多,心理较脆弱,生活上养尊处优,易偏激;家庭社会的期望值高,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负担重,学生思想贫乏,价值观、人生观取向不定;娱乐方式多,讯息渠道多元化,学生易误入歧途,学习压力大,每天只盯着课本,生活方式单调,思想与社会现实脱节。面对如此种种现象,德育教育工作与评价机制必须要有科学的体系、规范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以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研究和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人为本是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培养目标,说明培养对象是完整的生命体,学校如何促进学生生命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的议题。
3、研究和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是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和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需要。当前及过去的德育模式不全面,对学生忽视了其主动性,内容上单一,不合实际,形式上只注重说教灌输,评价上局限于过去既定框框,这样的德育教育过程学生个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情感得到压抑,学生的生活被人为扭曲、异化,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健全发展,所以德育工作模式与评价体系急需改革。
4、研究和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是实施科研强校、质量兴校的战略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大力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德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总体目标: 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学习各种社会资源,优化和创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健全多途径、多方位的养成教育网络,转变认知型的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化、具体化、系列化,将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掘构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品德培养体系,积极创建学校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活动育人的德育模式及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学校提出的“习惯养成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政教处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 各班,各班根据政教处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2014年9月-2016年2月):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三)巩固养成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11月 ):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八、课题研究成果
1 、形成了系列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序列个案研究。
(1)从本课题开始实施以来,我们以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一种重要形式,针对我们研究的主题,实行老师首遇责任制,规定每位教师每一个月要完成二人次以上的学生不良行为规范校正任务,并填写纸质文字材料,学生在犯错中成长,每学期结束由政教处收集汇总,整理成册,形成了我们学校特色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之不良行为校正个案集,每一学期都不间断;
(2)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更是对特殊学生进行家访,心理咨询沟通,要求所有教师每个月必须对自己任教的学生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并留下图文资料,学期结束政教处汇总,装订成册,形成每一学期一册家访个案集,既加强了家校的联合教育,更是形成教育全力,在学生教育上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3)从课题开题以来,我们推出了每天德育讲坛活动,每天老师和学生交叉进行,在早操过后演讲一则德育小故事,真正体现了小故事,大素养。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我校全体师生一直坚持着德育讲坛,并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政教处制定德育讲坛方案、安排每个月德育故事的主题。并按照周历表轮流安排到每个老师。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启动每天的德育讲坛,现如今的讲坛取消了老师直接上台演讲的机会,全部由老师提前整理好德育故事,并辅导一名学生,而且老师在安排学生的时候不可重复辅导一个学生,由学生上台演讲,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孩子,故事稿件也是在演讲两天前整理好下发,故事结束必须要写上感悟或教育意义。德育讲坛还实行了评比奖励机制,每周的德育稿件将统一上交到政教处,政教处每天记载学生演讲的情况,一周结束后,政教处根据学生演讲的效果和稿件的质量评选出每周“德育之星”学生和“优秀辅导老师”奖,并给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每学期结束,政教处将该学期的稿件及相关评选获奖资料整理入册。德育讲坛活动开展至今,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通过这些先贤先烈们爱国、孝道、英勇等故事领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素质水平,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努力学习的精神动力;
(4)从课题开题以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进行了“日日清单”活动,“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做对,做错了的都更正。”周坪小学广大教师努力实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方法。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中,认真实施了“学习任务日日清”管理法。它的实质就是要求学生不欠账,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各科老师督促学生利用自习课、课外活动时间相互查找当天没学会的内容,及时请教,相互学习、彼此监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每天都没有落伍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学期结束,学校教务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成册。这样,全体师生达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形成了较好地学习习惯;
(5)课题开题以来,我们投入更多精力于学校社团活动,兴趣与习惯是一对孪生兄弟。健康的兴趣爱好会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根据教师的特点,成立了各种社团,体育类的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棋艺社团;艺术类的有合唱、舞蹈、美术、书法、军乐、腰鼓;文化类有文学社、经典诵读、朗诵、故事;科技类有科技活动、魔方等,多种多样的社团,并开发了相应的校本教材。不仅让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还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张扬了个性,培养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每个社团每学期都整理一册相应的资料册子存档。近几年来,多项作品在国家省市x获奖,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6)2015年秋季学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生美好品行“十星”评价,从“诚信、自理、安全、卫生、礼仪、感恩、体艺、乐学、守纪、合作”等十个方面制定评价条件,所有学生参与,先学生自评,再家长评,最后班级审核,评选出几星少年,并对学生进行星级颁奖,从正面诱导学生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评价资料也一一收集成册;自2016春学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学生德育品牌创建的“八好”星级评定,以我们德育品牌创建的“八好”(即吃好饭、上好操、扫好地、写好字、说好话、走好路、读好书、做好人)为主要内容,先学生个人自己评定,再家长评、班主任评,最后综合评定,学校审核,评出五星级以上好星级好少年,并对其进行星级授牌奖励,政教处对评定资料收集整理成册,让学生找出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并努力去缩小差距,力争在下一次的评比中获得五星级奖励。经过统计,五星级以上星级少年比都在80%以上,可见,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还是非常好的;
(7)从2016年秋季开始,我们又进行了学生的“三大三成”教育评比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平时就要努力去做到“大胆、大方、大声,成人、成才、成功”,并进行班级内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在2016秋学期的评比中,有12名同学被评为“三大三成”先进个人,学校隆重进行了颁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争做“三大三成”先进个人,形成较好的个人良好习惯。
2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同时,提高了教师个人立德树人的方法和能力。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每位教师均能按课题要求进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法,并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写出了不少研究文章,我们经过整理,也编辑成本课题的研究论文集。其中,获奖文章近30篇,网站和书刊发表5篇,另学校收集存档还有10多篇。
3 、形成了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训练读本。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怎样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和自我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组织编辑了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分发到班到人,做到内容明确,目标明确,为课题的研究和起效果打下了基础。
4、注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品行的影响,做到环境教育人,文化氛围影响人。学校每月一期专题版报,每间教室都张贴了图文并茂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系列训练目标,配合课题研究进行宣传,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我们抓住现代化学校建设这一契机,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文化墙为课题研究造势。
5、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们反对生硬的说教,简单的处罚,开展了“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月评价”、“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三爱三节”和“三文明”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提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班会、思品、语文等课程是渗透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强调每一名课题组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进行引导,随时随地开展教育,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幼养成了孝老敬亲和低碳环保的习惯。每年组织一次德育基地活动,带领孩子们到九畹溪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孩子们带去慰问品,分发给敬老院里的孤独老人,开为老人们进行卫生整理、梳头捶背、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流谈心等活动,利用实际行动来进行尊老爱幼美德的教育。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清理河道或者街道的活动,做到爱护环境我参与,我行动,把爱护环境的美德教育落实到行动之中。
8、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氛围,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开设“礼仪课堂”、“好习惯课堂”和“道德讲堂”丰富学生认知,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弘扬正气。又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我校各中队都举行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队会的观摩活动。队会紧紧围绕“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教育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让队员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白应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养成好习惯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更要付诸实际行动。队会活动不仅成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舞台,孩子们通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推行了班级美德少年评比活动,通过评选“美德好少年、环保节约好少年、勤奋学习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少年、助人为乐好少年、自强自立好少年”活动,让孩子们平时就自学主动地向美好的行为习惯去努力,通过内因去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也强调家庭责任的培养,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劳。我们在体验的同时也进行考核评比活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激励学生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反省与修正,最终提高负责的决心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9、齐抓共管,形成了育人合力。在日常监管中,实行行政值周、教师值日、大队部监察通报制度,形成了学生行为全程监控、跟踪追查管理模式。日前,全校基本达到了“整齐一致的班排顺序,饱满专注的课堂秩序,规范文明的楼内秩序,安全有序的课间秩序”。
10、学生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观,学校声誉走出峡江。通过这三年的努力,最大的成绩就是让老师、学生、家长认识到了行为习惯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认知教育、榜样的辐射带动、一对一的帮扶教育、科学的评价方案、健全的监督机制,再加上一一系列的活动,反复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达到“知行统一”。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三年的研究,学校校风班风、环境卫生都有明显的改观,受到上级领导、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视频在全x交流学习;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xxx少先队红旗大队,xxx示范家长学校,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xxx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xxx乡村少年宫示范学校,xxx绿色文明学校,国家教科研和课堂教学先进单位等,特别是去年又获得“xxx文明单位”;中xxx“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先进学校”;xxx“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学校”;“2016xxx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自编校本教材《九畹溪文化》荣获2016xxx学校文化建设年度成果奖;“xxx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单位”;xxx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收集整理了许多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资料,有了自己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式方法,全校师生能弘扬正气,学生行为习惯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形成了“四秩序”,不论是上操上课,吃饭就寝,集会放假,都能看到全校师生的整齐队伍。文明礼仪及良好卫生习惯随处可见,校近几年的教学质量综合EC值高居全镇之首,在全x调研考试中,还有几个学科获得全x前八名好成绩,可见,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在教育质量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主动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在工作中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写出成果文章。师生都尝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甜头,收获颇丰。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研究过程中,全体教师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特别是班主任,能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研究,但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的影响,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的时间还是有些不足,尤其是在成果总结方面(写论文);二是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进行了部分调换,在交接上和研究思路上还是有一些小影响;三是安排部署和总结上做还不够到位,使得研究成果的形成和推广做得还不是最好;四是还是有一部分老师参与研究不够积极主动。这些方面对本课题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加大研究力度,力争可以形成系列的活动设计、效果检验标准、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和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研究者,提供生动、具体的研究素材。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是一所2013年8月的新建半寄宿制旗直小学,学生共有1049人,住宿学生595人,占全校总人数的57%,这些学生来自我旗的各乡镇,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们虽然有着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规范的言行举止。所以,做为新建学校,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住宿、就餐、遵守秩序、文明和礼仪等方面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分阶段实施,切实将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渗透于各年级段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其中低年级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中高年级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研究内容:
1.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开放日活动,提高家长认识,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从而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班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品德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4.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1)寓规范训练于行为规范月主题专项训练之中。根据学校每月行为规范训练重点开展。
(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
(4)寓规范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
5.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6.发挥家庭,社区的行为规范教育作用。
7.利用心理咨询研究、解决个别突出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提取对本课题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本课题的实施。
调查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背景,受家庭教育情况,了解他们父母在习惯培养上的做法。
个案跟踪法: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提取日常研究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论,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顺序,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经验。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养成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