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在和谐中发展
在教学过程2113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5261生享受体育的快乐4102,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1653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召唤、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该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
2 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要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 要关本站生,以情动人
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眼神就可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 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体育的评价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态度.新的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让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在和谐中发展
引言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从研究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有效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特点地学习。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数学教学中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数学教学的效果日渐突出。本人就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及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新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亲身探索;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和最大有效的平台;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每一环节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新课标下,更强调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进行操作,又是摆在许多老师面前的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数学环境,能否采取的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的发挥,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突现主导作用的功能,是突破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确定的问题让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向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问题时,更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信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往往因为各自成长的时代和经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层次或理解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也难免产生一些矛盾,这就需要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保持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稳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数学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合作,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另一方面,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的数学教学模式,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合作的首席
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它取决于师生两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动态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如:有的学生喜欢提出一些比较怪异、新奇的问题;有些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求得新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与别人合作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等。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和实施过程中,不要只通过一种教学方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构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顺利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在新课标下,如何切实改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各种关系的核心,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热情
从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华罗庚教授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数学从生活中来,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体验生活中奇妙的数学问题。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如学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各种事物有多少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又如,在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引出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等等。这样融数学于生活,融生活于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数学很有趣,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一名让学生喜欢和崇敬的数学教师,的确不易,要让学生喜欢你,就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改变以往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亲切,就很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要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多与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收获的快乐的同时,有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心声交流,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情谊。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师生间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情感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与学生能很好的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一个具备心胸豁达、善于理解等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师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有些师有这样的观点没有改变: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是一种征服的心理。在新课标下,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在与学生交往,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换位思考问题,多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①面向全体学生,更侧重于中下层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②建立平等、和谐、互助、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全体教师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着手,处处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己任,博得学生的信赖和钦佩。要求全体学生尊师爱校,友善同学,刻苦学习,构建和谐校园。③改进教学业绩评价制度,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培养。这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即数学信息的传递、接受、加工、内化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气氛中死板地进行。也许,有些教师认为数学课就应是学生安静的思考、认真的解题,其实这些在新课标下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必要加入一些新鲜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游戏、实验、小组讨论等等。在七年级“视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做实物,然后从不同的方向看,再谈体会。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课室内有意识地去引导,当一些学生的实验有困难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许多问题都由学生很易完成。最后形成了看似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玩”了一节课,但是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却是非常透彻,运用起来也很灵活,我想这就是他们在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与实践当中的结果。
三、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应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必需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
1.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位数学教育家说过:“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我深有同感,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一点就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去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让学生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各边的长度,然后通过计算发现各边的数量关系,从而归纳得出勾股定理。这样就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许多数学知识和能力可以由学生自己在思考实践中感悟得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个知识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比如学习计算教育储蓄、利息方法后,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种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由学生自己拟编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老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沿尽可能沿正确的方向去探索,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与课堂的教学实际,设置合适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想,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催生一个牛顿;一个表扬的眼神可能会诞生一个爱迪生;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产生一节活力课堂,也可能会给课堂带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这样,在适合学生的问题引导下,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思维得以充分激发和展现,整个课堂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活跃性、民主性、尊重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尽可能的激发,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再多的问题是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所发生的一切的。
3.让数学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应尽量使数学贴近生活,从生活需要出发,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知识多以生活化导入,生活化解释,生活化体验,还数学生活化的本来面目。比如,在学习利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时候,有学生问:“直接计算总体的平均数不是更加准确吗?”我给他们说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他的妈妈让他去买一包火柴,叮嘱他要买好的,划得着的。这个小朋友去到商店,要了一盒火柴,然后一根根地划,直到最后一根,最后把划过的火柴带回家去,你猜小孩子的妈妈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是他,你怎样完成妈妈交给你的任务?”这样,让学生理解了对一个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或数量太大的时候就要选取样本来计算的道理。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在学生有创造性发现时应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面对新课标,只要我们用心去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尽心地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级都是存在的。表现为认识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学习水平降低要求。并给与及时的关照和帮助,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对于它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对其学习水平提高要求,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数学学习资料,注入新鲜的知识血液,并指导他们阅读,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使他们对数学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的发展,激发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的文化环境在传统上是排斥多样性和个性的,洞彻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本质的鲁迅先生曾对此深恶痛绝。而今天我们教育当中仍然比较忌讳谈个性和多样性,甚至于将其视为不稳定因素,过分夸大“共性”、“一致性”和“统一性”的好处。对于那些存在个性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排斥和批评,这样我们在培养学生“守规矩”的同时,也可能排斥了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打击和压制使一些有个性的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数学教学方法,变数学课堂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园地。鼓励多种方法作题、多种形式提问;要求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打破定势思维,树立开放的、新颖的、不拘常规的理念;鼓励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发表自己的主见。从而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问题空间,激发了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调动了学生各种思维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充分释放。
总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最好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先前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参与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此改变师生关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组织、引导、参与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让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在和谐中发展
课堂是一个教学与管理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过程。课堂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心中一直思索的永恒主题。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以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基础的,因此我觉得
一、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点一滴完成的”。良好的课堂秩序也需要从小事抓起。
第一、要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让学生更像学生
教育要循循善诱,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要明之以方,约之以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在授课时和学生发言时整个班级非常安静,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跟老师学习、思考,非常注意倾听同学的观点;有疑问时一定要举手讨论清楚,充分表现出对自我行为的负责态度等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简单说教和灌输能起到作用的,而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感受,从而把良好的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特别是我们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于教授知识,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本、练习本提前摆放整齐,笔夹在能写字的那一页,这些不管用不用每节课都必须准备好。这样要用的时候,一秒钟学生就可以准备好,节省3分钟的时间。再比如,数学课上要带学具,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我就提前几天布置,每节课检查,到用的那节课再提醒没有准备好的同学要去其他班里借,这样在上课时每个学生都会有要用的工具,学生才能整个参与,每个人都有事情做的时候课堂秩序自然就安静有序起来。
多数老师都认为小组活动最难管理,一旦放手就很难再收回来。或者小组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没什么实效性。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老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刚开始不要期望有什么收获,要慢慢教,教他们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
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不能任学生瞎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太简单太难都不行:以互相监督检查为主的,需要集体智慧来解决的问题(比如概念的总结,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来的,一个人观察面比较窄,你一言,我一语,就完整了)。
小组人数与分工:4人一小组,组长负责制。
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每个人都参与(一组一组,一个一个教),要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要落到实处,要认真检查结果。
合作学习纪律的保障:活动前明确活动内容、时间、规则。在活动前一定要讲清规则,比如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令或手势。只要听到老师的口令,大家必须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下来。
这样,形成习惯,下一次的活动同学们才会重视。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在教学中慢慢去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老师和学生都彼此了解,那么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都能领会,这样你上课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形成一定的规矩,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第二、课堂气氛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一节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不可能总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教师要有的放矢、张驰有度。
每节课前5分钟很关键,因为学生的情绪可能还沉浸在下课的游戏中,学生不可能马上进入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慢慢拉开序幕,烘托出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大家都进入状态。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它可以是一些基本的口算练习,而简单的口算练习我们可以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比如:闯关比赛、挑战老师、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设计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准备题作以铺垫。新课前,有时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预热,比如,我说你做(学生按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找位置(学了认识方向,学生根据老师要求找方位)、或者来一个脑筋急转弯等。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思维状态,也为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打下基础。在这5分钟里,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东倒西歪、可以热热闹闹、可以大喊大叫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觉得有趣的时候就能激起他学习的欲望。
宁静致远,心中宁静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因此,在讲授新课的那十几分钟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正确的坐姿,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思考。
当学生的状态稍有松懈时,老师要学会“煽情”,尽管从心里对他们的表现不太满意,但这时不要过多指责和批评,可以委婉一点提醒(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我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也要适当制造矛盾。在同学们出现精神松懈、思维惰性、无组织纪律约束的时候,要会挑起学生的内部矛盾。比如,“现在第二组的同学表现的最棒,你看他们多安静,多认真(尽管你知道第二组的同学跟其他组没什么区别)”。“今天女生好像比男生更有朝气、更有创造性”。这样不经意的话语会让好胜心强的学生很不服气,激起他好斗的心理,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节课要有松、有紧;有说、有笑。要张驰有度,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低年级的孩子,哄一哄,吓一吓就能让孩子服从管理。那么到了高年级,孩子们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单凭简单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孩子们未必信服,做得不好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服从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热爱你、信任你,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
二、展示个人魅力,做一个有智慧和教学技巧的老师,让学生信服
可能是没有教过语文,就一直羡慕做一名语文教师。曾经和语文老师聊天,我说听你们语文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你们有诗一般动听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能将课堂装饰得风声水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逻辑性强的课程,很多时候需要冷静地思考,难免显得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拿什么吸引孩子?我想,我们只能凭借智慧和教学的技巧。
谈到智慧,我可能最不适合教数学,因为小时侯最怕的就是数学课,数学还曾经考过不及格。有位朋友曾跟我开玩笑说,就因为小学数学没学好,才罚教数学,给一个从新学习的机会。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教学相长”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师教学艺术创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对教学模式驾驭的娴熟程度,更取决于教师的资质和精神修养”
1、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最直观地就是要有高于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见一题多解的时候,我总要多想想,尽可能把所有答案都罗列出来,“博其学,才能见其远”。这样不管孩子选择怎样的方法,我都能抓住要点进行点评,这样,课堂才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想法去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比如本次单元考试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考试时孩子们都没有做,我就布置回家自己思考或者请家长讲解,第二天检查的时候,有两个孩子解答出来……
当我讲完这道题后,孩子们眼睛一下明亮起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对老师的信任,崇拜,还有对自己的认可。老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话了,所以他听懂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感觉到老师更了不起。此刻,老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高大起来,这比你说100句话都管用。
2、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学生“沉睡的潜能被唤醒,封存的记忆被激活,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囚禁的情愫被放飞。”
(1)教学中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学习数学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
比如第8册教学《面积和周长》:连接文档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归纳起来看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的重大的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对应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模型化思想,极限的思想,统计的思想,集合的思想等.
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基本策略?
1、课前挖掘:教材是我们立足的支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全盘考虑,心中有一个总体设计,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使数学思想方法由理念变为行为,确保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使渗透数学思想教学落到实处。
比如函数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从低年段就开始渗透函数思想
如:一个加数不变时,“和”随“另一个加数”变化而变化,找出其对应关系。
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更是集中渗透了函数概念。
2、课中渗透。
(1)在探索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得通过拼、剪、平移、旋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来推导出公式的。这节课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公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领悟、掌握平移、旋转、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和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2)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用○、△纸片各几个摆一摆、画一画,○和△一一对应的就是同样多的部分,用多的数减去同样的多的部分就是多几的数。这里运用对应思想帮助学生理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渗透:
下面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0、1、2、3,可以利用它们组成多少不同的四位数?按照小数排前,从左到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原则。把所有能组成的四位数分成三类,再依从小到大的顺序列表如下。
(1)1023 1032 1203 1230 1302 1320
(2)2013 2031 2103 2130 2301 2310
(3)3012 3021 3102 3120 3201 3210
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就要有这样的意识去培养学生,使学生能从潜意识阶段到明朗化阶段,最后达到能灵活运用与发展的阶段,那教师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正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的品质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有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一切课内外教育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了解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我带了这个班5年,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里我都去过。第一次去我感到震撼,我不相信在深圳这样发达的城市,还有这样的家庭存在,70%的孩子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以做小生意为主,早出晚归,有些家长小学都没有毕业。学生多居住在出租屋内,环境恶劣。有的学生连一张干净整洁的书桌都没有,更别说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指导,孩子的教育成了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境况,作为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是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处境。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能不能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关怀和鼓励;当他们有不良习惯时,我们能不能多些宽容和理解;当他们生活出现困难时,我们能不能多些安慰和帮助。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和耐心的事业。
——热爱自己的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
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是权威,那么在课下应该放下严肃的面孔,让学生觉得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本学期我每天早上早到20分钟,利用这短短的20分钟,面对面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音乐和阅读的乐趣,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呆在一起,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所谓尊人者,人尊之,也是这个道理。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彻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三、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跟许多个教育工作者一样,我也有过许多教育的理想。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秉有渊博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也许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所以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让人向往。面对个体的差异,在现实面前,有时我们真的很无奈。但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在某一方面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我们不可能让西红柿长出苹果,那么就让西红柿成为最精致的那一个。一个孩子,学习不行但他体育有特长,体育不行但他小号吹的好,可能他五音不全但他绘画好,假如这些长处他都没有,那我们可不可以欣赏他的善良和乖巧听话。
没有理想的学生,但是有理想的教育。正如某位诗人所言:“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它的枝干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大道理我不会讲,大事情我不会做。只有从一点一滴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学会等待和忍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还是有些效果,我所带的这个班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