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网络环境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趋利避害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网上各种网站、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能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探索精神,为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青少年爱上网,上网的最大乐趣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资源异常丰富。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传统教育信息源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也可以做深入地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的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独立思考、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中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长等诸多的压力,使他们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情感表达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新途径。在实际的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总要面对自身生存的情感氛围。而在网络社会中,他们可以无话不谈。只要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尽兴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行为的直接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交往的需求,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理想化的感觉非常容易上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往方式的改变将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因此,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所造成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2、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垃圾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3、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青少年由于接受了网络黑客神通广大的渲染而迷恋电脑网络,最终荒废了学业。同大多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青少年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二、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新颖,简便易行
中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而且最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一个群体,网络的新颖和富于变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实际上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依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心理知识、心理技术的传播与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心理门诊中师生的交谈以及书籍、活动等媒介的运用,这些媒介的传播广度与辐射面十分有限,而且速度也较慢。由于学生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被动地接受心理辅导与教育,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就大大降低,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强调互助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心得交流、互帮互助。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些要求都大大受到限制。
(二)网络环境为师生互动,坦诚沟通提供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人机互动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实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坦诚相待,可以以求助者或助人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有助于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学生对于隐私问题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充分表露自己,消除对心理咨询的“不安全感”,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资源共享。青少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听取不同心理专家的意见,避免因知识或经验的局限性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在网上实现心理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与普及,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十分便利,可以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网络环境构筑了学校、家长、社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自助的平台,形式活泼、效果及时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传统的信函、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都更有优势。而且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服务项目,可以带着问题到网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网上与大家交流、分享或分担。所有这些对喜欢新奇、追求独立的青少年学生都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同时充分地体现了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教育”和“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此外,网上心理服务具有即时性,学生不论何时都可以寻求到它的帮助,这种帮助尤其对那些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可能更为必要、及时而有效。
三、如何让网络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网络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待网络,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当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经常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但是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对社会道德的冲击、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应在中学生中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认清网络对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他们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积极开发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网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息资源,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并且可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建立各学科网站、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延伸了教学空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诉说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校园网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让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
(三)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的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着力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可以由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组成心理辅助组织,成立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咨询人员和必要、规范的咨询场所、设备等,加大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个人心理求助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开辟诸如“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测试”等栏目,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四)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虽说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成熟,部分青少年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督。尤其要解决好上网“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并且提供必要的监督保证,使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青少年一般只是利用课外的业余时间上网,但如果将课余的所有时间全部投在“网上”而忽略了读书、参加体育锻炼等其它重要活动,那就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除了监督以外,加强对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指导管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质量,是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情操,提高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是促使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的重要条件。我们相信,通过正确的上网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让网络活跃在青少年生活中,而不是青少年沉溺在网络生活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和不良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网络德育,促进学生上网自律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本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例如,网络中有不少“黄色垃圾”对青少年学生的毒害是巨大的,一些网络游戏、网络博彩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无比的诱惑力,有的学生对此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这些都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增强对网络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此外,全社会应加强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健康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网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本身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上网的“度”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节制地使用网络,不能沉湎其中,无心学习,甚至出现上瘾的现象,这将使学生丧失时间感,睡眠大大减少,生活节律混乱或颠倒;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免疫力功能变弱等,这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容易产生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容易把事情理想化、美满化,变得不现实。长期通过网络与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对话的状态,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网络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但是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当这些学生深陷网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他们又怎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去完成学业呢?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
xx学校网络环境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网络资源,充分挖掘它对教育的潜在价值,而这种价值将对传统教育起到补充作用。利用学校网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尝试。虽然这种途径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作用也将日益增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德育工作实践表明,中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缺乏心理常识、心理调节能力不高、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引起,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中学德育大纲》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更是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为了做到与时俱进、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着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关于网络环境
网络,自其诞生以来便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增长知识、了解最新信息、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但网络也可能给中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充斥着许多令人难辨真假的信息;在完全自由化空间里,人们的本我欲望可以得到最高限度的放纵和释放……这些使传统的道德甚至法律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网络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影响更深刻。例如,长时间甚至通宵达旦与网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给正处在成长黄金时代的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危害。有的甚至因此荒废学业或走上犯罪道路。面对着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不少教师和家长对网络的作用抱有全盘否定的态度,即采取堵的方式。正如一位学生在咨询中谈到的“现在上网是非常正常的事,为什么我父母却不让我上网?”这种将学生与网络隔绝的偏激做法是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
面对网络这种新生事物,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网络资源,充分挖掘它对教育的潜在价值,而这种价值将对传统教育起到补充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开展网上个别心理辅导
这一板块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部分家长,他们可以在我们值班时间和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1、电子邮箱: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报,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学校心理辅导专用信箱。电子信箱可以弥补以往信箱的不足,一方面学生或家长可以更为方便地发送邮件;另一方面,来信者无须顾虑其他人的看法。对于心理辅导老师来说,回复也更加方便。双方收发邮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电子邮箱收集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报做集体回复或根据来信者共同反映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
2、专线QQ辅导:用专线QQ辅导的最大优势是“来访者”在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时没有任何顾忌。他们能够自然地说出真话,吐露真情,甚至可以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尤特别是与性有关的心理、生理问题,在面对面的情景下,他们可能难于启齿。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对性知识的渴求有为明显,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作出当面与老师交流的决定。利用网络资源,才用QQ辅导的方式为我们能收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难得的途径。它很大限度上弥补了面对面咨询的不足,另外,QQ的留言功能与电子信箱相似。对于一些没有申请电子邮箱的同学来说,QQ留言,也是寻求心理帮助的一种途径。
QQ咨询有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在于:(1)QQ咨询时,心理辅导老师无法通过“来访者”的肢体语言,对他当时的内心世界作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并有效进行下一步的辅导。(2)一旦“来访者”即将或已经产生某些过激或危险行为,而他(她)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或所处的地点,则对我们的必要干预工作非常不利。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在采用QQ咨询时,同样在需要应用到面询技巧。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直接谈到他(她)想要咨询(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内心还存在顾虑,特别是初次尝试采用QQ咨询的学生,这种表现更为明显。那么,怎样使他们愿意或真诚地与你沟通呢?这就需要咨询老师很好地把握心理咨询技巧的运用,所以,QQ咨询从某种程度来说,更考验咨询老师的耐心和判断能力。首先,要耐心地“倾听”,给“来访者”一个缓冲期,让他(她)觉得你是可信任的,而且能给他(她)带来安全感。这是咨询关系建立初期最为关键的一步,这种信任感为接下来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在校园网上开设主题论坛,论坛分为学生区、家长区和教师区。学生区讨论的主题以咨询过程中收集到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为主,学生可以自由加入讨论;家长区讨论的主题以家长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为主;教师区则以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所碰到的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问题为主题。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做指导、整理。
这种方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的优势是,参与者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畅所欲言。大家通过对自己所关注的问题的分析或自己的经验交流,产生“脑力激荡”的效果。对于参与者来说,他的问题能得到更深入的澄清,进而获得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这种方式的辅导和传统团体辅导相比,它不受参与者的时间(特别是家长)、年级(学生)的限制,更易于组织。
(三)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栏目
这个板块的服务对象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它可以分别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高他们需要的信息。
学生区,为学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包括,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解决方法等。从心理辅导工作中发现,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大部分困扰来自于心理常识的缺乏。比如,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明显提高,在处理有些问题上经常出现与家长的分歧。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他们不理解,不懂沟通技巧,加上中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往往使矛盾尖锐化。所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
家长区,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信息。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十分关注,然而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再比如,代沟的产生一方面是孩子的原因,而家长的专制型(粗暴型)的教育方法也是一个主要诱因。所以,这一内容为心理教育校刊中的“家教之窗”起到补充作用。
教师区,为学校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培训信息。为教师开辟了一个理论学习空间。
以上各个途径的共同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家长没有上网经验或上网条件。
虽然,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作用也将日益增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学校网络环境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业成就与人格形成。目前,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领域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对教师心理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全新的网络环境,如何加强教师对环境变化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与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协调一致,保持全面发展的良好心理状态。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统一的完整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特质。
心理健康标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在网络化时代,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第一,适应教师角色定位,热爱教师职业。网络时代人们具有更广泛的职业选择性,选择教师职业,就要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才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二,适应网络环境变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工作、学生管理、教学环境都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与机遇。第三,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网络是开放性平台,各种社交软件广泛应用,使沟通更加便捷,也使得人际关系环境更为复杂,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维护和调适,调节和转移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境。
网络环境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特征,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产生巨大冲击。教师知识结构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加深了教师的畏难情绪;教师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技能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使教师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渠道性,使教师产生深层次的危机感。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事业需要。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承担着众多角色职责,需要具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优秀组织管理能力、卓越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自我调控能力、灵活角色转换能力等众多能力素质。一旦教师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心理冲突;教师多方位角色的转换错位,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教师心理调控能力不足,心理健康知识与疏导渠道的缺乏,也使其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疗。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爱我国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职业需要。教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环境变化、教育改革、职业竞争、生存压力、人际交往压力、身体健康压力、多元价值观冲击等各方面压力,如果心理素质欠佳,承受压力能力较差,就会产生自卑、不安、无助、抑郁、焦虑等消极负面情绪,呈现出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许多症状,严重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
网络环境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构建以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为使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要客观认识网络环境,恰当进行角色定位,树立教育新理念,激发教师心理潜能。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把握教育新理念,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压力中看到自身优势,寻找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获得社会支持,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威望,为教师创造一个融洽、温暖、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强教师的社会保障,改善教师的经济条件,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体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待人真挚诚恳,做事光明磊落,对教育满腔热情,忠诚于教育事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教师在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我人生境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心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端正认识,维护教师形象,肯定自我地位。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防止心理失衡,客观看待网络有关教师信息,不能以偏概全。
社会关爱、学校关怀、教师自爱,构建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体系。社会方面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要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开辟教师心理咨询所或开通教师心理咨询热线等。学校方面要研究教师心理需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减少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意识,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提高自身压力应对技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