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果父母消失了,我会怎样?》的沉重启示
顾骁
城里的猫不抓老鼠不是猫的错
“如果我的父母消失了,他们所有的钱都留给了我,我还可以打电话给亲友求助。父母有亲戚朋友,他们会来拜访我,我可以问他们要点钱,最亲近的人会给我提供住的地方,我就把父母留下的房子出租。实在不行了,让他们帮我找份工作,不论工资高低了。我可以在餐馆当服务员,闲暇时还可以当高尔夫球童,这是我能做的,即使没钱也能生存下来了。接下来,我会想办法回学校。到了18岁时,我会去上大学。再后来,我会在公司工作,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总之,我可以慢慢地适应这个世界的,慢慢地成为正常人。这些需要很多努力,我不会轻言放弃。在艰难的旅途中,唯一不能触犯法律。”
这是节选了一个孩子在夏令营中的命题作文《如果父母消失了,我会怎样?》。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了前面的手段,还会有后面的努力吗?养育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孩子不努力跟城里的猫不抓老鼠是一回事,当猫能轻易得到食物时,就不再愿意采用费事的、有一定风险的捕食方式。要想让猫抓老鼠,靠给猫讲道理行吗?
看过猫抓老鼠的人知道,猫抓到了老鼠,不会马上吃掉,而是要好好玩一下。把老鼠放在一边,假装离开,等老鼠以为没事了,想逃跑时,又把老鼠抓回来,如此反复,乐此不彼。一天早上起来散步,我惊讶地发现,马路上有只老鼠对待一只小癞蛤蟆,竟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戏弄它的猎物!
这意味着,进取心不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那些对学习和工作充满乐趣的动物更有生命力。这种本能不能不断使用,就会退化。就有这样有趣的新闻,城里的猫不仅不抓老鼠,甚至跟老鼠成为好朋友,一起偷东西吃。我家养了一只猫,嘴越来越刁,肉都不吃,只想吃鱼,每天不停地叫,好烦人。一气之下,把她扔了。有一天,我在路上见到她,发现比以前更壮了。教育失败的原因一点不复杂,就在于总是“说”的教育,而不是“做”的教育,“教”“养”分离了。
成功教育的第二法则是,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在说教中学习。也就是首先学会闭嘴,如果杜绝不了“说”的教育,“做”的教育无法落实,说教就是说谎,不是说谎,做就是了,何必说?
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为什么会成功?
我们常常纳闷,自己小的时候很刻苦,根本不要父母督促,可为啥现在的孩子却做不到呢?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我们小时候得到一个玩具所需要努力周期,与现在的孩子得到一个玩具需要努力周期相比,两者的差距就是我们和孩子努力程度差距的原因,拮据或者说生存压力才是最好的老师。
过去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表明传统教育有效不是采取了专制人治,而是贫困的体验教育。中国还有句老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们专门为富二代的改造开设一对一辅导中,第一个学员在接受了家庭法治之后,所要买的饮料都需要用自己的钱来买,他就会一改往日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居然会跟小店的老板还价,看看两元半的饮料是不是能两元买到,大人和孩子本来没有差别。
当陷入困境时,我们会想到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民族的教育,这就出现了出国热。儿子上高中就出国了,是国外教育的受益者。有了女儿后,我也在思考,从小让她接受发达国家的教育,深圳有很多国际学校,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招生了,我专门去考察了一所学校,无论从教育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吸引我。然而,当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所学校的一批学生后,我打消了念头。因为我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相当多是被严重溺爱的孩子,在体制内学校出了很多问题,才转过来的,如果女儿跟这些学生为伍,很难不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当教育是“说”的时,从没想过“做”会伤害孩子,找老外解决不了问题。
在发达国家,孩子的刻苦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主要有两个体验教育原因:
第一,在制度层面上,好的大学,甚至好的中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多次考试的综合评价,而不会“一考定终身”,这种机制给学生的压力就是持续性的。
第二,在文化层面上,孩子过了十八岁之后,无论家庭贫富,就要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如果还需要父母包办一切,就是件丢人的事情,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会越接近于十八岁,越有责任感。
这意味着,教育没有东方的和西方的区别,只有失败和成功的区别,失败的教育就在于,我们总是替孩子思考,家庭法治第二大功效是,通过建立孩子的自我成长机制,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用管大人的办法管孩子可以普遍有效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制定公司绩效考核的会议上问大家,索马里海盗为什么猖獗?没人说得清楚,他总结道,这在于抢了就立即分赃,所以他主张,对一线的员工,有好的表现就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奖励,甚至倡议取消年终奖。成年人都是这么管的,为什么孩子就不能这么管?人们总指望着孩子有很高的情操。但人的进步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成长过程,不能拔苗助长,脱离现实。企业高管不是索马里海盗式的分配方式,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接纳这种方式,他们也是从基层做起的,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成人管理普遍有效的经验何不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工作者不倡导物质鼓励,一方面他们的道理也是听来的,没有普遍验证过;另一方面他们没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就缺乏物质奖励的经验。
有个家长为了不阻止孩子用太多的分数玩游戏,就规定喜欢的课程要扣分,不喜欢的课程才是奖分,这就让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分数玩游戏了。可参考管大人的办法,如果老板规定,员工喜欢干的活就要扣工资,不喜欢干的活才给发工资,我们会觉得十分荒唐,可我们这样的规定就一样荒唐吗?
还有个家长为了阻止暑假在家的孩子看太多电视,就设计了一个算法,如果连续看5个小时以上,就会扣掉300多分。家长还规定1分可以换1元,那就意味着要扣掉300多元,老板且不说不会管员工业余时间打麻将,真打了麻将,至于扣300元吗?其实这个问题在成人世界根本不是问题,老板不会管员工玩了多久,只要关心做了该做的就行了。不让孩子玩,孩子会更努力,是我们的愿望而已。
更多家长规定周一到周五只能有学习,不能玩,平时我们对学习效率并不在意,只关心孩子玩了多久的游戏。可老板不会关心员工玩多久,只关心干了多少活,更不会干预工作之余的生活。
以奖罚为基础的家庭法治不是新鲜玩意儿,因为效果不彰才没普及,但此无效和彼无效不同,当目标不正确,什么手段都没用。家庭法治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有问题,前提是我们要愿意改变错误的目标。我们要实现鼓励孩子思考的目标,而不是孩子服从的目标。幼小的孩子出于对爱和安全的需要,就会顺从我们,让我们对专制的效果有所幻想,孩子越来越对抗,我们越来越专制,直到彻底崩溃。
我们宁愿放弃对孩子的要求,也不愿意改变错误的目标,导致孩子也会跟着放弃。体验教育要彻底改变思路,就是要通过环境的设计,去引导孩子的行为。当不好判定要求是否合理时,就看成人管理有没有同样要求。科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复制性,成功的教育就是成功复制了成人世界的管理。
对错、优劣要靠量化的工具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改变固有的道理就在于,旧的道理有成功的案例,新的道理有失败的案例,改变不是消灭失败,而是让成功的比例高一些,这是科学和反科学的根本区别。反科学思维只关注成功的数量,而忽视了成功的比例,任何改变都是从少数人开始的,那旧的道理肯定成功的数量更高。
科学承认自己存在局限性,就产生了很多流派,但这是基于对事实还不够充分了解。教育是古老而成熟的行业,有先进而成熟的经验就实现普遍有效,借助量化的工具就可以认识其先进性了,量化管理是体现文明和落后的关键区别。现实中经常是这样的:只愿意为无法实现的100分的理想努力,却不肯为80分的现实努力,最后不得不接受50分的结果,如果再放弃了,可能只剩下了30的结果。
这就需要彻底改变粗糙的目标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会认为只有高要求,才会有好成绩,孩子有80分的能力,就要提100分的要求,如果只提80分的要求,就可能只有60分了。严谨的科学思维,有80分的能力,只提80分的要求。要求太高,或者要求太低,都不利于发挥孩子的潜能。
家庭法治是实现接纳的关键步骤,只有80分能力,如果规定考100分才有奖励,那孩子永远得不到奖励,即使制定考90有奖励,也难以得到,就不能付出最大努力。如果考了70分就有奖励,孩子轻易得到奖励,也不会付出最大努力。建立家庭法治不是为了对孩子现有水平进行评价,而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我们不再为有了高大的理想而感到欣慰,还是满怀信心为现实的可能做最大努力。
成人和孩子的区别也会影响家庭法治的效果。成人消费和孩子消费有所不同:孩子的某些消费不需要花钱,比如玩游戏,我们需要控制;有些消费要花很多钱,比如旅游,我们需要鼓励,我们用分数替代金钱来计算消费,一样可以达到成人世界金钱激励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愿意搞家庭法治。
家庭法治根本改变了要求着孩子努力的现状,实现了孩子要努力表现好来给我们看,跟其它的教育形式:说教、榜样、陪伴等相比,是在量化比较中实现了普遍优势。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实现理想,而是比过去做得更好。文明和落后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定量地分析目标和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