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我校在2022年6月承担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实验任务。在这两年中,我们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研究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部分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
一、适合我校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初现端倪。
第一,教学准备环节,形成了对学生认知前提和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
在学情方面: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所掌握的原有知识状况,特别是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如交谈、测试、提问等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形成对学生认知的前提熟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长期的教改实践,使我们在备课方面形成了以下规定:
1.教师正确处理好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2.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认真备好教案。倡导教师提前备课,讲究备课实效,特别是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我们规定六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必须备详案,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六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要重在教学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使教学设计提升层次。
3.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研”字。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环节是集体研讨,前提条件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分析;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和学生目标的达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都要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第二,教学实施环节,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及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策略。
教学实施环节(即上课过程)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主要教学行为是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或需要处理的内容;辅助教学行为是课堂中学生或情景中的问题;课堂管理行为是课堂中学生所发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偶发事件等。而有效教学最终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上课时教师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板书的书写、语言和动作的表达等。因为不同的学生往往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心里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个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特点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了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及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相结合的策略。所谓的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优等生与后进生,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相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是教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而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及时反馈,特别是后进生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去调整教学进度,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改进学生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要求,实现有效的教学。
为此,我们提炼并实行了以下方案:
1.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在实现课堂教学的“五个转变”上下工夫: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教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对象上,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方法上,由“填鸭式”转变到“启发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2.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做到“五个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3.注意生成。教师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善于观察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来调节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效果。
4.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前提的,因此,要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
第三,教学评价,形成了弹性作业的策略和多元评价的策略。
作业是开放课堂的一个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上节课的复习巩固和延伸,而且往往成为新授课的准备和前奏,它不仅承担着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为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我校在作业布置提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是基础题,针对的是个别学习困难者;B是面向大多数学生;C是针对个别优等生。这样,就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务必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一是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作业和试题,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进步的动力。二是要精心设计、选编练习和试卷,教师要深入“题海”,精心选择、精心设计,让学生远离“题海”。三是要控制书面作业量,努力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四是重视学生的练后反思,确立“练后反思比练习更重要”的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引导学生每练必反思,每个阶段必反思。保证堂堂清、日日清、段段清。五是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两不误。
而对于学生的评估,采用的是分数+评语的多元方式,不能只有量的评估,即通过测验得出结论性的学习成绩,还要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随时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要加强对教师教的评价,通过教学六认真检查、听课评课、课堂观察、教学质量调研、学生及家长评教等多元的制度,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绩。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的课堂方式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认知内驱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课堂活了,受束缚、受限制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多了,负担轻了,兴趣浓了,最终带来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大幅攀升。
二、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目标虽已顺利达成,但下阶段,课题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试教育”、“普遍追求成绩”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甚至束缚着我们的大胆探索和实践,诸如如何处理好学生能力和成绩分数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的面很广大,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广泛寻求专家学者的智慧支持与具体指导,不断将我校的有效教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