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

标签:时间:

道德与法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两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1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1.3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4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

  1.5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1.7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二)自尊自强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3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7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2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

  2.4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

  2.6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三)心中有法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3.3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3.4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一)交往与沟通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4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1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1.3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1.4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1.5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二)在集体中成长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1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2.2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2.3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

  2.5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开展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

  (三)权利与义务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3.2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3.3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3.5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3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1.1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1.2开展“假如没有网络,我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1.4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1.6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内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1.7举行“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主题班会,认识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4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7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2.1调查本地区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讨论共同设计一条珍惜资源的宣传标语。

  2.5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2.7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9以世界地图为依托,开展“我在地图上旅行”的演讲活动,收集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素材,积极感受“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三)法律与秩序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1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3.2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3.3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3.5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关于活动建议的说明

  以上表格中的课程内容不全配有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的编号是依据与之相关联的课程内容的编号进行编制的。活动建议仅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境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合理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者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本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体现课程理念,紧扣课程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二)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

  (三)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教材编写应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含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但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認真加以改进。

  一、“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做好“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但从当前一些教师来看,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比较单一。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其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及“素质教育观”进行有效结合,“应试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没有从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还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比如个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尽管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还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教师采取说教式、理论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此外,互动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以及调查研究等方面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健全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保障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方面不够到位,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在推动“互联网+”教学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多媒体PPT技术、希沃白板技术以及“微课”等的应用不够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还表现为,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特别是“走教案”的教学模式相对较多,在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应用生活化教学等诸多方面不够系统等等。

  二、“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战略思维,通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切实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也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遵章守纪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而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言行是讲道德的,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要更加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法治教育来说,可以将社会上的不法行为作为“反面案例”,使学生了解违法的危害等等。要更加高度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三)完善教学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规范化和系统性,同时还要在趣味性方面实现突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PPT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更具有直观性、演示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音频、视频乃至Flash动画元素,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要在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孝”文化,并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要更加高度重视“游戏化”教学体系建设,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重点要在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由“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间)到“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逻辑的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师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如何。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到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整体构建教材内容体系。一是突出政治认同,提升学生国家意识。二是突出理性精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三是突出法治意识,培育学生法治精神。四是突出公共参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教材第一单元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题,设计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确自身应肩负的使命,努力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从社会规则的功能切入,意在引导学生懂得社会规则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理解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单元在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责任,认识勇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从而积极主动奉献社会。

  第四单元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后续教材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包含四个单元八课的内容,从“富强与创新”到“民主与法治”,从“文明与家园”再到“和谐与梦想”,每个单元内容都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以国家政治生活为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全国情教育和全球视野。

  第一单元主题是“富强与创新”,本单元主要从改革创新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二单元主题是“民主与法治”,本单元主要从民主,法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道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推进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文明与家园,本单元从文明、家园两个角度引导我们认识,文明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灵魂与精神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让人民更富裕国家更富强中国更美丽。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和谐与梦想,本单元主要从和谐梦想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一家亲,56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时,我们也讲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反对分裂,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区域销售个人年终小结,区域销售年终小结   在这新年来临之际,回想自己半年多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没有太多的感慨,没有太多的惊喜,多了一份镇定,从容的心态。区域销售个人

    药剂科工作总结篇1  药剂科担负着全院临床用药、供应、保管、调配及质检等任务。在“优质服务月”活动中,我们按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思路,把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作为活动重点,从多方面入手,

    银行工作总结篇1  日历一页页撕落得只剩下最后几页,一年就这样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度过。这一年里,虽然没有赫赫显目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

    【#教案# 导语】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爱学范文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伤医疗期满后返岗通知书的文章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1篇:工伤医疗期满后返岗通知书***女士:您好!经核实,您因*****,于****年**月**日申请***假至今。根据《

    乡镇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工作导向,扶贫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岗、到人,全体镇村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心中有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它们就像天上的繁星,闪动在脑海里。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事我已经忘记了,可有一件事却让我记忆犹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这一幕为话题初中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第1篇:

    实践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经验。它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它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为我们将来进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计是指计算、记录和收集特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人生感悟

    母亲节作文600字左右(精选10篇)妈妈,你时时刻刻牵挂着儿女的一切。母亲节到了,祝妈妈幸福安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母亲节作文600字左右(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母亲节作文600字左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