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淀》课本剧范文(精选5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荷花淀》课本剧
《荷花淀》...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x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xxx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xxx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x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x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x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x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x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x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x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xx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xx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之下, 《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 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参考资料
《荷花淀》句式修辞例谈
《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如果我们要在记叙文中写进人物对话,也不能不学习运用这些句式。
(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可以说,省略句是对话的常态。请看课文中的句子:
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答案在谓语,省着让答者填。答者用谓语回答,而主语正可承前省。如果要求生活对话都用完全句,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在哪里?”水生说:“他们几个还在区上。”这就有点像外国人学汉语会话了。这段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探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份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
(二)倒装句。人物对话也常用倒装句,特别是主谓倒装。《荷花淀》中有两处经典倒装句:第一处是水生在上述水生嫂问话后,还想掩饰,于是笑了一下。水生嫂很敏感,知道笑里有文章,就问:“怎么了,你?”第二处是一场战斗之后,水生们从水里打捞了战利品,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这里,一个疑问句,一个祈使句,它们和感叹句一样,都是倒装句的常用句型。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说。具体到课文,前一句表达了水生嫂急切的心情,在这样的问句中,谓语远比主语重要,说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先说出谓语,然后再补上主语。后一句,课文上接着补充叙述:(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大凡用倒装句总是有些特殊的语气的。如果我们在记录人物对话时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可以再现生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性格等,甚至传达出某种环境气氛。
(三)超短句。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中称其为“极端省略句”。这种句式的修辞意义主要不是节省语言,而是传达出某种情绪,如惶恐、愤怒、惊讶等。看课文中的例子:“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这是妇女们发现敌船后紧接着的两段对话。很明显,前一个妇女的语气还比较从容,她虽然有意外发现,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她还可以相对x和地组织成一个完全句,她也许只是抱怨在风x浪静的晌午怎么会出现一只“船”呢?第二个妇女就不同了,她的敏锐的目光分明已经发现了敌船的标记(也许是膏药旗或大炮什么的),她的“唉呀”只是脱口而出,语速很快,“日本”二字就组成了一个超短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她的发现,而且真实地传达了她内心本能的惶恐、紧张(这不能说明她胆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如果把这个超短句换成:“那可不就是日本的船么?”就根本不能传达出原句丰富的内涵了。
(四)残缺句。残缺句是相对于完整句的。完全句与省略句是根据成分是否省略划分的。省略句虽然省略了某一种或某几种成分,但它还是完整句,因为它在观念上是存在着被省略的成分的。残缺句就不同了,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忌讳或特殊环境的需要而有意“造”出来的(少数时候由于说话人的语言或知识修养不足也会无意识地制造出“残缺句”)。它不仅是语法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残缺”。这种句式在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在这一点与省略句也不同),我们在正常说写活动中是不能随便制造“残缺句”的,文章和对话中存在不合理的“残缺句”,是语言修养欠缺的表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人们又可能甚至只能说出“残缺句”来。例如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就是一个出于忌讳的心理而制造的“残缺句”。《荷花淀》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残缺句”。当几个女人去探夫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埋怨起丈夫来,一个妇女说:“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慌”是方言“高兴”的意思。这个年青妇女大概新婚不久,还有点害羞和腼腆,想说“娶新娘(或新嫂)”都说不出口,讲到“新”字就跳过去了,结果留下了一个半截子句。正因为这样,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一定的时代特征。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琐谈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 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 ”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 ,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 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 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 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 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 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第二篇: 《荷花淀》课本剧
《荷花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x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案设计:汪振学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x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xxx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当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xxx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第三篇: 《荷花淀》课本剧
《荷花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x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案设计:汪振学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x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xxx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当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xxx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x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x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x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x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x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x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x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xx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xx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参考资料
《荷花淀》句式修辞例谈
《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如果我们要在记叙文中写进人物对话,也不能不学习运用这些句式。
(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可以说,省略句是对话的常态。请看课文中的句子:
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答案在谓语,省着让答者填。答者用谓语回答,而主语正可承前省。如果要求生活对话都用完全句,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在哪里?”水生说:“他们几个还在区上。”这就有点像外国人学汉语会话了。这段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探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份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
(二)倒装句。人物对话也常用倒装句,特别是主谓倒装。《荷花淀》中有两处经典倒装句:第一处是水生在上述水生嫂问话后,还想掩饰,于是笑了一下。水生嫂很敏感,知道笑里有文章,就问:“怎么了,你?”第二处是一场战斗之后,水生们从水里打捞了战利品,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这里,一个疑问句,一个祈使句,它们和感叹句一样,都是倒装句的常用句型。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说。具体到课文,前一句表达了水生嫂急切的心情,在这样的问句中,谓语远比主语重要,说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先说出谓语,然后再补上主语。后一句,课文上接着补充叙述:(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大凡用倒装句总是有些特殊的语气的。如果我们在记录人物对话时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可以再现生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性格等,甚至传达出某种环境气氛。
(三)超短句。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中称其为“极端省略句”。这种句式的修辞意义主要不是节省语言,而是传达出某种情绪,如惶恐、愤怒、惊讶等。看课文中的例子:“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这是妇女们发现敌船后紧接着的两段对话。很明显,前一个妇女的语气还比较从容,她虽然有意外发现,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她还可以相对x和地组织成一个完全句,她也许只是抱怨在风x浪静的晌午怎么会出现一只“船”呢?第二个妇女就不同了,她的敏锐的目光分明已经发现了敌船的标记(也许是膏药旗或大炮什么的),她的“唉呀”只是脱口而出,语速很快,“日本”二字就组成了一个超短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她的发现,而且真实地传达了她内心本能的惶恐、紧张(这不能说明她胆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如果把这个超短句换成:“那可不就是日本的船么?”就根本不能传达出原句丰富的内涵了。
(四)残缺句。残缺句是相对于完整句的。完全句与省略句是根据成分是否省略划分的。省略句虽然省略了某一种或某几种成分,但它还是完整句,因为它在观念上是存在着被省略的成分的。残缺句就不同了,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忌讳或特殊环境的需要而有意“造”出来的(少数时候由于说话人的语言或知识修养不足也会无意识地制造出“残缺句”)。它不仅是语法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残缺”。这种句式在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在这一点与省略句也不同),我们在正常说写活动中是不能随便制造“残缺句”的,文章和对话中存在不合理的“残缺句”,是语言修养欠缺的表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人们又可能甚至只能说出“残缺句”来。例如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就是一个出于忌讳的心理而制造的“残缺句”。《荷花淀》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残缺句”。当几个女人去探夫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埋怨起丈夫来,一个妇女说:“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慌”是方言“高兴”的意思。这个年青妇女大概新婚不久,还有点害羞和腼腆,想说“娶新娘(或新嫂)”都说不出口,讲到“新”字就跳过去了,结果留下了一个半截子句。正因为这样,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一定的时代特征。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琐谈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1][2]下一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x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四篇: 《荷花淀》课本剧
荷花淀练习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B
(A应为凫(fú),C应为苇(wěi),D应为吮(shǔn)) )
A.细腻(nì) 硝(xiāo)烟 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 打点(diǎn)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 篓(lǒu) 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 嘱(zhǔ)咐 白洋淀(diàn)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凫水(fú)/吮吸(shǔn)/吆喝(yāo)/横样子(hèng)
D.撅嘴(juē)/湿润(rùn)/芦苇(wúi)/乳白色(rǔ)
C.打点(dian)/后悔(fuǐ)惦记(diàn)/俺婆婆(ǎn)
B.虾篓(1ǒu)/泅水(qiú)/衣裳(shang)/荷花淀(dìng)
3.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C )
A.掂(diàn)记/吆喝/织布穿唆/掠(lüě)着水面
B.柔滑休长/膝(qī)盖/奔(bèn)着/窜进
C.吮(shǔn)/摇橹/横(hèng)样子/撅嘴
D.淀水涨(zhàng)/脸红涨(zhàng)/藕断丝联/隐蔽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小褂席篾傻想藕断丝连
B.嘱咐包裹菱角织布穿梭
C.摇橹搭理纸盒铜墙铁壁
D.朴愣警诫梭鱼欢天喜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又扒着船帮出头来。
②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来。
④又沉到水底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出来。
A.冒钻窜冲
B.露冲冒窜
C.露窜冒钻
D.伸驶钻冒
6.根据上下文,给句子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
(1)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A.削B.修C.整D.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A.缠绕B.环绕C.缠裹D.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A.飞B.跳跃C.蹦跳D.跳动)着。
①D②D③B
(2)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A.雪白B.洁白C.白净D.白皑皑)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A.洁白B.白净C.雪白D.白花花)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A.浮B.扬C.升D.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A.清新B.清香C.新鲜D.清凉)的荷叶荷花香。
①B②A③D④C
(3)“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A.扔B.放C.搁D.丢)在女人们船上,一(A.潜B.泅C.凫D.钻),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A.冒B.伸C.窜D.钻)出来。
①D②B③D
7.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C )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8.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B)
A.“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借代)
B.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拟人)
C.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物)
D.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自己的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反语)
9.人物语言体现着人物的个性特征,下列人物的语言与性格特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x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要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伶俐乖巧质朴憨厚老练谨慎忸怩羞涩
B.忸怩羞涩心直口快质朴憨厚伶俐乖巧
C.忸怩羞涩伶俐乖巧老练谨慎心直口快
D.老练谨慎忸怩羞涩心直口快质朴憨厚
10.填空。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化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①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
②写出水生嫂勤劳质朴的性格
2.小说的开头,水生嫂编席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欢快的心情。
原因是:
一、苇席可以卖个好价钱,生活会更好;
二、丈夫即将归来,给她带来了无穷的工作动力;
三、编席可以帮她消耗掉等待丈夫归来的时间。
3.《荷花淀》开篇这段景物描写对刻画水生嫂有什么作用?
[点拨]任何的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景物描写也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一切的景语都是情语,写什么,怎么写,都是要体现作者的行文意图的。碰上这类题目,要仔细体悟作者所选的景物,以及描写的角度、用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然后推断分析它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月亮皎洁,苇席洁白,云彩洁白,淀里银白,作者用这样的色调来映衬出水生嫂高洁的形象。
②月下的院子,薄雾,新鲜的何叶荷花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4.《荷花淀》开头描写月下白洋淀风光,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以自然环境之美,衬托人物内心世界的美。
B.写这里的富饶、美丽、宁静、和x,突出可爱的家乡不允许侵略者侵犯这个主题。
C.交代人物成长及战斗的环境。
D.有利于刻画水生嫂勤劳、质朴的性格。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文中本来表述的是物量,却用了两个“不知道”和一个含义广泛的比喻来表述,试简要说明:
(1)这样表述的特点是:(1)运用了模糊艺术语言。
(2)这样表述的好处是:(2)使读者想到白洋淀的苇地无边无际,茫茫一片;白洋淀的苇子密密麻麻,到处都有,数也数不清,而苇垛犹如绵延不尽的长城,从而突出了白洋淀简直是一个苇子的世界。
6.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做“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把人物的形象与心灵烘托得非常美好。
(2)包含着作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
7.“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给人怎样的美感?
朦胧而富有诗意。
8.上文写雾诉诸视觉,写风诉诸触觉,写荷香诉诸嗅觉,多角度写景,所以美感更加丰富。
9.第3段,作者用了衬托手法,两个“洁白”衬托出水生嫂的
心地善良而美好。
10.这1、3两段环境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残酷的抗战现实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1.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8分)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12、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1)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13、“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细节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令水生嫂内心非常喜悦,也终于宽心
14、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
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下文“小声”说话,就是基于这种愧疚。
16.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惟妙惟肖地描写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17.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在以上文段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8分)
细节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惊,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x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18.女人的手指为什么震动了一下,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的心理?
答: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19、①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x常:“
②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③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④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1)画线句从句式看是个倒装句,采用这一句式意在突出水生嫂焦急、关切和少许的埋怨的复杂心理。
(2)③④句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水生嫂怎样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情感?
表现水生嫂思想震动,但她毕竟是坚强的女人,很快就镇定下来。
20."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8分)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21.对下文中“你总是很积极的。”“总是”一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表明水生嫂对水生由衷的赞扬。
B.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
C.表明水生嫂当时又自豪又埋怨的情绪;
D.侧面表现了水生等战士的爱国热情。
22.“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像表扬,又带埋怨,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23.“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1)他们(即水生的同伴)“不敢回来”的原因是什么?(2)“拖尾巴”是什么意思?
(1)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深知自己参军后要四处游击,无法照顾家庭,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给自己的妻子留下很重的生活负担,心中是愧疚的。于是生怕自己一回来,会被亲情、爱情俘虏,不忍心离开家人了。
(2)是指妻子或家人阻止自己外出参军,这样男人就不先进、革命就儿女情长了。
24.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答: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2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26、“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这里“呆呆地”用得好,请指出好在哪里?
将水生嫂更深一层的失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来水生就在家来一晚,结果还要出去游说其他战友的家属,整整一夜,只留下她陪伴满院如银的月光和苇席。
27、“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简要说明“进步”、“识字”、“生产”的关系。
女人通常不识字,识字自然是进步的表现;生产及劳动,劳动光荣,不比男人差更光荣,因此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28、怎样理解“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这是上文“不断进步”的再强调,水生重复自己的语句,其实他内心也在挣扎,他何尝不想跟自己的妻子说一说甜蜜的话呢?可是严峻的斗争形势不允许这样。
29、 “嗯。” “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水生嫂的应诺体现了她怎样的品格?
两个“嗯”,一个“答应”,体现了水生嫂的温顺和理解,既然丈夫必须要走,就不能拖后腿。
30、对“最重要的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是战争年代,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战士丈夫对妻子所能说出的最温情的话语了,但仍然带着硝烟味。这也体现了水生的淳朴。
31.结合课文评价水生媳妇在送水生参军问题上的表现。
答: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x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x心去打仗。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
32.你喜欢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里头通过水生的口给她的评价,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2)谈谈你对水生嫂的评价。
(1)“开明”是从侧面对水生嫂的肯定,但是后来水生又说她“落后分子”,这就是气话,并不妨碍对水生嫂形象的塑造,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因为在追求进步的丈夫看来,妻子再怎么努力,总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进步的”。
(2)简而言之,勤劳、体贴、开明。(她是真实的、立体的,她也有失望,但是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为了革命的需要,不惜牺牲了自己最美好的幸福、最美好的青春,这是她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1.为什么不用“牵肠挂肚”而用“藕断丝连”一语?
更能表达荷花淀这个特定环境的风味和这一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情调。
2.从表达方式上说,本段首句属何种句式?选出正确的一项(D)A.描写句B.说明句 C.抒情句 D.议论句
3.此处人物语言虽然都是表达与各自的丈夫在感情上的藕断丝连,但却有各自的性格特征,请将特征内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A.机智伶俐B.忸怩含蓄C.质朴憨厚D.率直急切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A )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 )
③“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 )
③“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D )
4.这几段文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B )A.语塞B.转折C.解释D.递进
5.这部分的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各显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按先后顺序分析,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C
解析:
从五个人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C项的对应最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 )
A.聪明虚伪/心直口快/稳重谨慎/性急冒失/忸怩含蓄
B.机智令俐/爽朗直率/稳重谨慎/粗心大意/口是心非
C.伶俐乖巧/爽朗直率/稳重谨慎/性急冒失/忸怩含蓄
D.伶俐乖巧/爽朗直率/胆小怕事/性急冒失/忸怩含蓄
6.五个人物的对话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
解析:
B项使故事曲折生动的说法牵强附会。
C项深化主题的说法缺乏事实根据。
D项无补充交代作用。 )
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这是个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C.突出人物性格,深化文章的主题。
D.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7.“几个女人偷偷坐在小船上”,“偷偷”一词贬义褒用,其表达作用是(B
解析:
A项“深藏闺阁,娇怯”无中生有。
C项“担心被人发现而去不成”无中生有。
D项当时敌人的据点还没有建立。 )
A.写出了女人们x日深藏闺阁,娇怯的心理状态。
B.写出了女人们探夫时的羞怯心理。
C.写出了女人们担心被人发现而去不成的心理。
D.写出了女人们害怕被据点的敌人发现的心理。
8.这部分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柔婉、清新、自然,口语化。
9、四个女人都想见自己的丈夫,但是她们不直接说,她们的对话中暗示出自己丈夫的思念,请你说出她们都采取了哪些不同的借口?
(1)送衣服,下文有送衣服的记载;忘记说要紧的话,下文并没有提;奉婆婆之命。
10、“哪里就碰得那么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表现了普通农村妇女斗争经验的匮乏,同时反衬出水生嫂的先进性。
11、同其他女人相比,水生嫂表现出怎样与众不同的素质?
虽然同样也想念自己的丈夫,但是考虑更周密,更富于斗争经验,主要考虑的是此次行动的x全。
(甲)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丙)她们轻轻划着船,……那棵菱角就又xx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2.请摘出甲文中描写妇女们非凡摇船本领的两个比喻句。(2分)
(一)8.小船像……梭鱼。 驶起来……一般快。
13.甲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是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这句话的含意是和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誓死保卫生活家园的气概 。(3分)
14.甲文和丙文中划船水声的描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4分)
①丙段写妇女寻夫未遇的回归途中,轻轻地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舒缓 ,节奏均匀、缓慢 ;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轻松夹杂少许失意的情绪。
②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划船声,一声接一声,一声紧一声,水声急促,节奏紧凑、整齐;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品格。
(2)丙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创造了一种x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甲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暗示一场激烈战斗将在此展开,这里将是全民皆兵,严阵以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15.对甲文的写景段与丙文的写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甲文的景物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暗示一场激烈战斗将在此展开。
B.甲文的景物描写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是全民皆兵,连荷花都在严阵以待,充满必胜的信心。
C.丙文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x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
D.丙文景物描写烘托出这群妇女寻夫未遇的失意与无聊之情。
16、文中两次描摹妇女们划船的水声,从“哗,哗,哗”到“哗哗,哗哗,哗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表明划船速度由慢到快。通过声音描写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 的效果。
17、小说中写四个妇女寻找自己的丈夫而未如愿,回家的路上评价起自己的丈夫,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从中简要概括出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队伍的特点,请写出二至三条来。
(1)纪律严明,“说走就走”。
(2)乐观向上,“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3)勤于训练,“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
18.“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研读这一句,说明“哗哗,哗哗,哗哗哗”的表达作用。
一、说明划船很有节奏,不是杂乱无章的,这样船儿才能“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二、节奏很快,不是慢悠悠的,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
三、在危险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节奏的划船,这体现了妇女们的临危不乱。
19.回家的路上碰到日本鬼子,作者是怎样表现妇女们临危不乱的?
一、有节奏地划船,快速地逃跑。
二、眼看要追上时,选择隐蔽的场所——荷花淀作为自己的逃跑路线,结果幸运的把敌人引入了我们自己的包围圈。
20.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做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做哨兵?
(1)祖国的大好河山决不容敌人侵犯,人民群众已经严阵以待;
(2)暗示下面将有一场战斗发生。
21、妇女中有人说:“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从中可以看出妇女们的什么品质? 聪明机智
22、文中“粉红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是作者的猜测,其实那里真有游击队的埋伏。为下文游击队员的出现提前做了交代。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三)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这段文字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与开头对水生嫂编席子的描写及结尾部分写青年妇女决计成立自己的队伍的对话相响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18.简述这段文字在深化主题上的意义。
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展现了抗日战争必胜的前景。
2.小说中写水生两次外出,水生外出的任务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第一次是去区里开会,
第二次是参加地区队,外出打游击。
3.这篇小说记叙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都发生了小小的意外,请分别说明。
(1)水生归来。等待许久的水生嫂以为会陪她,结果水生没有,反而去游说战友的家人。
(2)荷花淀伏击。敌人并不是按计划进入地区队的包围圈的,而是被逃跑中的妇女们无意中引入的。
4.文艺界“三突出”原则曾经盛极一时,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是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读了《荷花淀》,你对作者处理人物的方式有什么认识?
(本题旨在讨论。)孙犁在小说中运用的方法就是突出重要人物,而将次要人物虚化,或者说“们”化。比如敌人,被虚化成一条船,具体多少人,什么装备,统统不谈;其他如“战士们”、“妇女们”。在“战士们”中间突出水生,在“妇女们”中突出水生嫂。在小说中,妇女们就拿来作为水生嫂的映衬,这在课文中有多处例证。
5、有几处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水生一面说“一群落后分子”一面把捞到的战利品“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丢在了女人们船上。(男人是上进的,女人是多情的,互相是恩爱而幸福的)
女人们不服“他们那个横样子”的一段对话。(男人们以革命为重,妇女们在战争中逐渐成长)
6、小说的末尾一段是否可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可删去,末尾一段对小说影响颇大,如没这一段,仅写出了她们深明大义和爱丈夫的人性美,
7.用一句话概括 选文部分的事件
军民在荷花淀上共同巧妙歼灭鬼子的战斗场面
8.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句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事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喻 暗示这些“荷叶荷花”之中会有“天兵”出现,这些鬼子将葬身于荷花淀之中
9.第7段中情节逆转,富有戏剧性效果是哪句?
荷花下面隐藏着我们的战士 转惊为喜的愉快心情
10通过课内外的连读,你对孙犁的战争小说的语言特点有什么感受?
具有散文的笔调,情趣横生,富有诗意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以简括的语言写战斗场面,没有正面的激烈气氛的渲染。
B、笔墨的重心放在战前和战后。
C、写景、写人、叙事都善于运用工笔细描,富有诗情画意。
D、战斗的紧张氛围借助于野鸭惊飞来显示,笔墨间含有画意。
12、下面四句中不是细节描写的一句是(B )
A、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了,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
B、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
C、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
D、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13、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渲染了战争的生活气息。
B、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之情。
C、烘托出根据地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D、传神地刻画了青年妇女们战斗中迅速成长的过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变式句的一项是(B )
A、出来吧,你们!
B、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C、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D、怎么了,你?
15、对“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透出水生对几个青年妇女的责怪与不满
B、水生的话语中掺杂了担忧、关切、爱护与感激的感情。
C、水生担忧她们的冒险行为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D、水生感激她们深明大义,又无意中诱敌深人助夫杀敌,大获全胜。
16、为什么写她们“像落水鸡”和“又说笑起来”?
显示水乡妇女们的乐观精神。
17、她们受到什么刺激?为什么兴奋?
寻夫不着遇敌,拼死到了荷花淀又以为中了埋伏,抱定必死之心,投水以保气节,又碰 上丈夫们,丈夫们打了胜仗又走了。
18、女人们说的①~③句话,体现出她们性格的哪一面?
豪迈、乐观。
19、理解④~⑤句,说说妇女们成立队伍的动机。
不愿被敌人困死在家中;不愿被丈夫看做落后
第五篇: 《荷花淀》课本剧
1、本文是一篇 (体裁)。作者 原名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 》
2、本文语言特点 、 。被称为“ ”。
作者孙犁是河北作家群“ ”(派别)风格朴素清新浪漫抒情
赵树理等山西作家形成“ ”(派别)主要反应农村大众,民间生活,“土味”
3、结构和重点段落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答: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 ”这个词将苇眉子赋予了生命力。
写出了女主人编席手艺的巧妙娴熟,也突出了荷花淀人们的勤劳能干。
(2)赏析文章开头(第一二三段)的景物描写,说说作用。
答: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白洋淀、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
貌、勾画了一个恬静浪漫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答:①描写了白洋淀富有诗意的宁静、清丽、浪漫的月夜环境,提供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烘托了水生嫂的勤劳能干形象以及等待丈夫归来的心情。
③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绝不容强盗侵犯,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即水生和妇女们抗击
侵略的歼敌行动正是为了保护家乡。
(3)找到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参军这个消息的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如何理解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要去大部队上时候的一“震”一“吮”?
答:这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表现了内心的震动和不x,因为担心变成了现实。
“吮”显示出她在掩饰内心的变化。
✓如何理解水生走后,水生嫂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答:表明水生嫂对丈夫上前线深深的担忧之情,省略号将该句的语气延缓,表达出女人内心矛盾和无奈。
✓“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嫂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写出了水生嫂的复杂心情,既想担心挽留水生,又不远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
第二部分:探夫遇险。
(4)探夫前的对话体现了这群妇女的什么形象?
答: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这群妇女 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和羞涩情态。
侧面反映了战士们为国舍家的精神面貌。
(5)遇险时的表现体现了这群妇女的什么形象?
答:表现了这群妇女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形象。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部分
(6)最后一段的三句话交代了这群妇女后来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答:这三个句子说明了她们参加保家卫国斗争的愿望的以实现,深化了主题。
(7)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勤劳勇敢、深明大义、机敏稳重。
本文写的是 时期冀中根据地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 的活动为明线,以 的活动为暗线,描写了这群劳动妇女在抗战中的思想境界和成长过程。表达了对这群劳动妇女的 之情,赞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 和 精神。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