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学校师生防控一日活动指南
1.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学校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学校,在校门口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严控严管进校人员,对外来人员原则上一律不进校,确有必要的,采取实名登记,逐一检测体温,对体温超过 37.3 度的人员进行登记并禁止进入校园。加强学生的网购和外出管控,减少非必要的外出。特殊情况出校门必须持所在学院或学工部门审批的假条方可放行。严禁外卖、快递等高暴露人群进入校内。校园体育设施暂不对社会开放。
2.加强师生健康状况监测。严格落实学生早、中、晚各检测一次体温制度,学生必须每天向辅导员报告身体健康情况。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教职工每天离家上班前要坚持自测体温,如体温超过 37.3度,应及时就医并及时通知学校,不允许带病上班。教师入校后,应于晨午两次测量体温,超过 37.3 度,应立即上报学校处置。
3.持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做好园区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卫生,设立废弃口罩专门回收点;制定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对教室、午睡室、专用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卫生间等学生、教职工聚集场所和学生接触的各类物品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4.加强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对学生公寓进行每日消毒,实行公寓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更新在校学生住宿情况。实行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同一宿舍相对固定座位,宿舍之间不允许串门,避免人群交叉;鼓励在学生床位悬挂围帘、蚊帐等简易性防护工具。严禁学生校外租房,若因身体等原因不方便住校的学生,学生在家自学,学校在学业上提供合理帮助,待疫情控制住后,再返校学习。有独立洗浴间的学生公寓,学生一律在本寝室内解决洗浴问题;无独立洗浴间的学生公寓实行学生分批次隔位洗浴。
5.抓好师生就餐安全管理。学生、教职工实行错时就餐、分散就餐。师生就餐时须佩戴口罩,进入食堂时需排队洗手,进行间隔水龙头洗手,用手部烘干机烘干。分两队排列取餐,队伍间隔在1米以上。疫情监测组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按照异常情况处理。实行分区用餐,到餐位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就餐结束后立即佩戴口罩并离开。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间隔在1米以上,实行错位就餐。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避免交叉感染。用餐结束后,佩戴好口罩,检查桌面保持干净,按一米距离排队,将剩饭菜倒进泔水桶,餐盘、餐具分类送到相应回收桶。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餐具用品须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高温消毒。
6.抓好学生健康宣传教育。返校首次健康教育,以新冠肺炎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为重点,以班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将学校防控要求,应急应对措施、健康生活要求等教育到每一个学生,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教育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在密闭场所如教室、会议室、阅览室、图书馆等应做好自我防护。
7.加强疫情期间应急值守。实行校领导一线带班制度,加强安全值班和信息每日报送制度,做到“五个一律”(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未解除,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会、演讲、比赛等;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科研等活动,不安排学生外出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8.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保证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到位。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顺畅和密切与属地疾控、就近医疗机构、公安、社区等部门机构的协调与沟通。组织应急演练,并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校园内出现疫情,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属地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9.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学校疫情防控与处置情况按照要求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师生个人情况要向学校报告,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改正。要确保值班工作通讯网络 24 小时畅通,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按时开展“日报告”“零报告”;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或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报告。
10.健全舆情处置工作机制。围绕战“疫”经验、典型人物以及防疫知识等,发好声、传好音。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相关信息,加强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回应师生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建立健全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宣传部门及时汇报沟通、应对舆情处置的机制。
疫情常态化学校师生防控一日活动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保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防控办函﹝2020﹞41号)的精神,科学做好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幼儿园一日生活工作,特制定《温州市幼儿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日活动指南》。
一、入园准备。家长在家做好幼儿体温测量,如有身体发热等症状,及时告知教师,不送幼儿入园;保育员要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午睡室、活动室等场所开窗通风工作,对室内物品及高频接触面进行清洁,检查防疫物品准备是否充足。教师查看、登记是否有幼儿请假,并及时了解请假原由。
二、晨检入园。幼儿要在园门外间隔一米的警戒线排队等候体温检测,显示健康后方可入园,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接受保健医生检查;保健医生对幼儿做到一问、二看、三测、四查,身体无异常方可入班级;家长要在幼儿园门口等候区等待,幼儿晨检正常后,方可离去。
三、教学活动。开展分散式教学活动,幼儿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不安排有亲密接触的互动;区域活动要控制各区域内的人员密度,提醒幼儿与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各类活动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身体状态。
四、盥洗。幼儿在餐前、便前便后、外出归来后、使用活动器械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每次洗手要用“七步洗手法”;教师保育员提醒幼儿没洗手之前不能触碰眼睛、鼻子等“易感”部位。组织幼儿分组有序如厕;保育员做好盥洗室的消毒工作,随时保持盥洗室地面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五、进餐。保育员提前30分钟用含氯消毒液对桌面进行“清-消-清”;用餐时幼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用隔板间隔,错时、定点就餐,可以一部分孩子先进餐,另一部分进行相对安静的活动;餐后幼儿分散开展安静活动。
六、午睡。教师在午睡前对幼儿进行测温与记录;保育员做好午睡室空气流通工作;午睡时尽量间隔1米就寝,或头脚错位间隔一定距离就寝;教师加强午睡巡视,发现幼儿身体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与处理;教师与保育员要在幼儿起床后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
七、户外活动。教师要错时错峰组织开展户外活动,引导幼儿保持一定距离,按规定路线上下楼梯,选择空旷的地方,增设多个游戏场地;提醒幼儿按需喝水,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如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教师;要循序渐进安排体育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分组错时整理运动器械。
八、离园。采取错峰、弹性的方式离园。教师要组织幼儿分批离开教室,按照指定路线并保持一米间距有序离园,提醒家长与幼儿不在园门口聚集,即领即走,不逗留;幼儿完全离园后,保育员进行各场所的“清-消”工作,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与消毒、活动室紫外线消毒等。
疫情常态化学校师生防控一日活动指南
一、 入 校 准备 家长在家做好 学生 体温测量,如有身体发热等症状,及时告知教师,不送 学生 入 校 ;保育员要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午睡室、活动室等场所开窗通风工作,对室内物品及高频接触面进行清洁,检查防疫物品准备是否充足。教师查看、登记是否有 学生 请假,并及时了解请假原由。
二、 晨检入 校 学生 要在 校 门外间隔一米的警戒线排队等候体温检测,显示健康后方可入 校 ,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接受保健医生检查;保健医生对 学生 做到一问、二看、三测、四查,身体无异常方可入班级;家长要在 学生校 门口等候区等待, 学生 晨检正常后,方可离去。
三、 教学活动 开展分散式教学活动, 学生 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不安排有亲密接触的互动;区域活动要控制各区域内的人员密度,提醒 学生与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各类活动中,教师随时关注 学生 的身体状态。
四、 盥洗。
学生 在餐前、便前便后、外出归来后、使用活动器械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每次洗手要用“七步洗手法”;教师保育员提醒 学生 没洗手之前不能触碰眼睛、鼻子等“易感”部位。组织 学生 分组有序如厕;保育员做好盥洗室的消毒工作,随时保持盥洗室地面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五、 进餐 学校 提前 0 30 分钟用含氯消毒液对桌面进行“清- - 消- - 清”;用餐时学生 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用隔板间隔,错时、定点就餐,可以一部分孩子先进餐,另一部分进行相对安静的活动;餐后 学生 分散开展安静活动。
六、 午睡 教师在午睡前对 学生 进行测温与记录;保育员做好午睡室空气流隔 通工作;午睡时尽量间隔 1 1 米就寝,或头脚错位间隔一定距离就寝;教师加强午睡巡视,发现 学生 身体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与处理;教师与保育员要在 学生 起床后对 学生 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
七、 户外活动 教师要错时错峰组织开展户外活动,引导 学生 保持一定距离,按规定路线上下楼梯,选择空旷的地方,增设多个游戏场地;提醒学生 按需喝水,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如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教师;要循序渐进安排体育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 学生 分组错时整理运动器械。
八、 离 校 采取错峰、弹性的方式离 校 。教师要组织 学生 分批离开教室,按照指定路线并保持一米间距有序离 校 ,提醒家长与 学生 不在 校 门口聚集,即领即走,不逗留; 学生 完全离 校 后,保育员进行各场所的“清- - 消”工作,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与消毒、活动室紫外线消毒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