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室室内环境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质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目前我国地下室室内环境缺乏综合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本文通过总体评估地下室室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地下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对策,创建健康、舒适、节能、安全的地下室内部环境。
关键词:室内环境;地下建筑综合症;空气质量;热环境;湿环境
在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全球的温度已经攀升了0.6—1.2。F。科学家预计,到2]00年,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1.6—6.3F。(图1)),人类生存危机——全球问题,可持续性发展形式下,我们只有非常有限的陆地资源。而且有限的陆地资源也在不断恶化,如何合理地利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是摆在每个建筑师面前的艰巨课题。一个可行的答案就是:走向地下。
一、地下室室内环境的重要性
要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必需注重地下室设计以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提供一个良好的地下室内部环境。由于地下室与地面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人们长期生活已适应于地面的环境条件,因此为了使人们乐于进入地下室,就必须提高并使地下空间内部环境质量接近地面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为地下室内部创造适宜的热湿环境,保证良好的空气品质,使各种污染物降低到允许范围,这是地下室能否坚持长期使用的关键问题。随着地下室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地下室室内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与地面公共建筑综合症相比,呈封闭型的地下建筑室内环境综合症更为突出。如何改善和提高地下室室内环境,创造健康、舒适的内部环境已成为开发利用地下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地下室室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下建筑虽然具有节能、保护环境、隔声好、低能耗、减少回收利用成本等优点,但由于国内在经济、技术、设计、管理上缺乏综合的研究和科学设计,地下室室内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采光和景观
地下室内的采光和景观有限.给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界面热、冷辐射强度大
由于地下建筑的界面直接与岩石或土壤接触,故建筑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既受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温的作用,使内表面温度低于或高于室内气温。两者温度差的存在,产生了热量的转移,当内表面温度高于室温时,发生热辐射现象,反之则出现冷辐射,温差越大,辐射强度越高。
(3)、结露
由于土壤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地下室的内表面会产生结露现象。尤其是夏季和黄霉天,工程内相对湿度在80%左右。
三、设计对策——创造一个健康、舒适、节能、安全的内部环境
室内环境包括空气品质、热环境、湿环境、视觉、听觉、光和嗅觉。综观国内外成功的地下室室环境设计,要创造一个健康、舒适、节能、安全的内部环境,必须根据地下室室内部环境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地下空间具有舒适的热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卫生标准;适度的噪声和听觉环境,氡和异味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上述基本思想及地下室内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地下室温、湿度调节
地下室内表面常出现水分,引起不少误解,以为是防地下水构造未做好。其实都是室外空气进人室内遇到低温表面产生的凝结水。在冬季一般应采取升温和增湿措施,夏季与地面建筑不同,应采取升温和降湿措施。
1、方法
从理论上概括起来,让湿热空气经过一段热、湿惯性足够的露点空间再进入使用空间,就可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既可获得新鲜空气又能对进气调温谪湿)。
2、地下室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
在地下室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共同作用中,温度是主导因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值即使有较大波动,人感觉也不很明显。因此,在确定温、湿度标准时,均首先定出适宜的温度,然后再配以相应的湿度(图2)。
(二)、地下室防潮
1、地下室的防潮
(1)设计规范: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0.50m,且基地范围内的土壤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可采用防潮做法。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6.2条。
(2)常用材料
防潮涂料:热沥青、乳化沥青,或各种化工副产品类,以及合成树脂类涂料。
防水砂浆:不适用于受腐蚀、剧烈振动和高温(>100℃2)的地方。可用于隔潮及辅助防水层。
(3)构造措施
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垂直防潮层是在墙外表面先抹一层20毫米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后,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防潮层需涂刷至室外散水坡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土层宽500ram左右。以防地表水的影响。
地下室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底层地坪附近,结构层之间,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坡以上150~200毫米处,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墙身入侵室内。
(三)、地下室采光、通风
1、下沉式庭院
改善地下室方向感差、缺乏刺激的问题及缓和地下建筑内部的局促感,使地下室的内部空间有拓延、有发展,容易让人感受到地下建筑的外形特征和体量的存在。下沉式庭院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建筑封闭隔绝、视觉信息缺乏、空间形体单一、可读性差及缺乏自然环境和天然光线的渗透等问题。
2、改善地下室采光、通风,但应注意其防雨水倒灌和安全措施。
3、风管
运用风管的热压烟囱效应,引入自然通风。
4、机械通风
在无法进行自然通风的条件下,应加强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易采用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方式,它与人体散热的方向一致,不会形成稳流,效果较好。
5、几何光学系统或光导纤维
将自然光和外界景物引人建筑深处。(图3)该系统可以可将地面动静景色经井道透镜系统引至地下,再经450反射镜反射入室,引至地下30余米的房间中,可消除(部分或全部)身居地下的心理幽闭感。
6、防冷、热辐射
改变围护结构内表面材料的导热性能,即使用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冷、热辐射减弱。
四、结论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建筑物内部环境控制已面临降低能耗和无公害技术的挑战。而地下室在建筑低能耗和无公害、可再生自然能源利用方面,提供
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可持续发展步调相一致。因此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自然能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建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王立昕《旧瓶装新酒:浅谈地下室的复兴》建筑创作2004.5
[5]陈衍庆、王玉容《建筑新技术(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6]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20n1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