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出示图形:
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
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1)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2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立的创意和想象力。
(3)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radic”。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
对称轴:
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背景良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我校1年加入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是我校第一批参与课改实验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1、判断对称图形。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
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