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捞铁牛教案(9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捞铁牛教案篇一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教案篇二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教案篇三
今天我执教了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曲伟、郭海丰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不断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以上为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捞铁牛教案篇四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请楚,我立足于利用朗读、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利用插图认识橹板
认识橹板首先肯定是从课文中的插图开始的,我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看橹板,而后从橹板迁移到老艄公的表情,猜猜用这样的橹板来摇船轻松吗?孩子们都可以从图上看出用橹板摇船省力多了!我就要求孩子找出课文写船走得快的句子进行朗读。
二、关键词语品读
在这之前,老艄公并没有这么轻松的,他用什么摇船呢?摇得结果与现在比一比,怎么样呢?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读。学生又进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抓住“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这两个词语来体会老艄公的累。鲁班的爱动脑的习惯我是从两个词语来体会的,“盯着”“出神”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表演与举例,告诉学生只有动脑筋思考才会学好知识,才会有新创造。从“出神”再引出“眼睛一亮”,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东西让鲁班有了新的想法,有了新的发明的,学生很自然就想到了是鸭子帮了鲁班的忙。
三、通过表演、化难为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图片让学生认识鸭子的“脚蹼”,然后边说边示范鸭子脚蹼拨水的样子,接着让学生走入情境:“现在你们就是那群小鸭子,你们的手就是脚蹼,快来拨水吧!”学生用手做拨水的样子,同时提醒学生把手并起来会游得更快些(拨与划的区别),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提高难度,请学生带上表情,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一次,两次……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将文本的朗读提高到了一个层次。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我接着提出鲁班设计的“橹板”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学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读、说(先……然后……再……)做等手段认识“橹板”的样子、体验鲁班制作的过程。(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那么轻快,“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做橹板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橹板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橹板”。力力求通过动手让学生记忆“橹板”的形状,体会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去动手制作、创作的兴趣。我再提出鲁班为什么要把“橹板”做成这个样子。第三小节讲鸭子在水中用脚蹼拨水的样子,是鲁班发明橹板的关键之处,这里我重点抓着“拨”体会鲁班将“橹板”制作矶成鸭爪样子的原因。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每一课时都应有写字教学,因此我在教学生字时尽量注意做到加强板书示范,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加强基本笔画教学,指导运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写字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今后还须多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捞铁牛教案篇五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前不能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捞铁牛教案篇六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平时爱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很轻松,能力强;相反之的学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成绩、能力是成正比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那么首先就要弄清楚学生现阶段阅读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范围不广;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坚持;做不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或者阅读就是单纯的阅读,没有思考、没有知识的积累,这种读书的效果仅仅是“水过地皮湿”。针对这种情况,我思考、查阅资料、和同伴们交流,进行了以下阅读教学尝试,学生阅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朗读时丢字加字,长句子不会断句;看课外书,走马看花,只读不思考,读书时做不到批注。所以从低年级起,就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面有个良好的开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
2、给学生创设多种形式读书的机会及自我展示机会
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3、教会学生积累知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给我们说明了自觉学习、积累课外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4、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比如:(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3)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
自从坚持尝试了以上方法后,学生在阅读方面改变真的很大,看到了惊人的成绩,同时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提升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师,我想:关于阅读的话题我们还要更深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捞铁牛教案篇七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 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 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20__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这篇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所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想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感觉到,我这堂课的设计存在和多问题,总感觉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中。课下我也进行了反思,通过老师们的评课,我知道了问题所在,首先我把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目标拔得太高,所以设计了很多问题,试图把学生引导我的思路上来,没有给学生留够自主学习和体会阅读的时间,使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没有达到。这次的研讨课,每节课都订了研讨的主题,我的这节课主要是研究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但是可得一开始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生字的复习上,致使后面的教学时间有些不够。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课堂的高效性,我的这节课有些环节出现了无效,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生高效、快乐的学习。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捞铁牛教案篇八
生平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平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运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组合方法进行教学。从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颇感欣慰的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提问是激发兴趣的手段。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的思考不只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有质的提升。问题悬而未决,思维受到挑战,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这样兴趣就被激发了,兴趣一激发成功,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一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但在成功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新课导入时间过长;问题过于琐碎;知识点未能很好地落实;重点不够突出。导入目的是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但是时间过长的话,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能体会老师的用意。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层次感不够强。因为之前只准备用一节课时讲完该课,所以内容过多,一些知识点犹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未能让学生掌握。由于前面的一些内容耽误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重点部分——质疑和讨论不能完全展开,学生的兴趣刚被激发,课就已经接近尾声。最后的一些该由学生探讨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讲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制约。这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
痛定思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和感触。
一 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做好安排。该怎么导入,怎么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的时间安排。如果把上课比做打战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战。战前要根据敌我的情况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统筹好各部分的兵力,才能高奏凯歌而回。
二 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知识点或许很多,但是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最好要有取有舍,不要盲目贪多,不要一咕脑儿地全塞给学生。就如《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其他的有关登月的细节就不必多费时间,把时间空出来。
三 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曾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这一课最后的质疑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与宇宙有关的问题,问题提得非常好。问题提出总得解决,那谁解决呢?学生自己解决。或许会说以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根本不可能解答,的确是。但是能因为这样就让老师作答吗?不可以。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即使学生不能解答,老师也不能代为回答。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通过某种途径找寻答案。更何况有关宇宙的一些问题,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能解答,因为老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晓得。因此,要谨记这一句名言。
四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切实抓好。而在《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这个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学生也许永远也不会去接近科学,了解科学,探索科学。这些知识只会在若干年后被大脑所遗忘,但是一旦兴趣形成,就会驱使他们主动去探寻,大脑里的知识就会不断被更新。而有可能十年过后,有些学生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从而成就一位科学家。由此可能,这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某篇文章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夸张。正是因为这篇课文中所透露的情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一种共鸣,使他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新的价值观。一个新的自我由此诞生。所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灵魂的塑造。
反思过后,才深刻体验到语文教学之难。作为一个新手,初出茅庐的我,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这节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前辈们发现并指出,对我而言,确实是件好事。因为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能让我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收获更多。所以,恳请各位前辈以后多多赐教。
捞铁牛教案篇九
《说声“对不起”》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和我”中编排的一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心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说声“对不起”》这篇课文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的一件平凡的小事。主要讲“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课文共9个自然段,以第一人称叙事,语言朴实、直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心比心,理解小作者当时的心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一环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都会用哪些文明用语?并说说这些文明语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好铺垫?然后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道理。《课标》指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课堂上让学生默读第三至八自然段,了解陈刚的心理变化。讨论:刚开始,陈刚说不出口,后来大声说,是什么力量让陈刚这样做?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谈体会。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加深印象。但在此环节也有学生提出:课文所讲的起因,是因为陆叶突然撞了“我”,才会造成“我”一挡,后果把陆叶的下巴划破了。为什么“我”要道歉?这个暴露学生相处中经常出现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处理方式。也许学生就是认为,别人先动我,我就应该还手。这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他们发现陆叶“突然”撞“我”,“我抬手一挡”是本能反应,而此时“我”“正在练字”,手中的铅笔划破陆叶的下巴,确实出于无意。从事情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两个都没有错,但结果却是陆叶受伤。那么不管是否故意,受伤因“我”而起,“我”就应该向陆叶道歉。
面对这样的理解,或许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接受。但孩子的成长,一定要过这一关——从“我”走向“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主动与人沟通。
查看全文
false